吴冠中是中国文化界的诤友
盛名冠中外,高格赛真金。6月25日,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据悉,大师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要求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
但是,平静离去或许只是吴大师自己的愿望。作为对中外美术界影响极大、在世时身价最高的中国画家,他的驾鹤仙游注定是一桩具有相当轰动性的文化事件。这几天,从其超卓的艺术成就到其严谨的处世态度,再到其毫不圆通的诤诤言谈,都成为人们追思的对象。特别是后者,也即近年来他对中国美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所作的那些批评,正令无数人反复地咀嚼回味。
吴冠中对名利虽然淡泊,但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近年来,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实际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大学艺术类专业“只能培养工匠而培养不了艺术家”;尤其是还公开批评各级美协“养了一群官僚”,而画院则是“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建议将各级美协和画院全部解散取消。
这些批评,令人很容易想起“钱学森之问”。两位大师所担忧所提出的问题很相似,但细看有所区别——吴冠中比钱学森更直接、更尖锐。
这些都是他在耄耋之年所讲出的话语。年虽老迈话语性情却如童稚般率直,如此气度让人感佩。特别要看到的是:当代中国美术的整体声誉与吴冠中身前身后所获的评价,无论如何都“荣辱与共”,如同“水和船”的关系,水涨方能船高;其次,激烈批评当代整体美术水准、大学艺术教育和艺术市场,所得罪的人肯定非常多;再次,被其所激烈抨击的中国现行美术体制,实际上对他一直是尊崇有加的,从某些角度看,也可以说他是现行体制的受益者。
面对如此之多如此分明的利害,吴冠中却能够不予理会,勇言无忌,体现出其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超脱、自由与独立。这种精神高度和难得的品格,或是对其作品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吴冠中并非对外严苛而于己宽松。他的清醒和“苛刻”,同样体现对待自己的作品方面。比如,吴冠中曾经很多次毁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根本不管自己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天价”。还有,吴冠中终生献身于美术,却对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评价,比如他曾经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相比于某些人的自我膨胀,吴冠中对自己的终生职业肯于如此保守地定位,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意识,弥足珍贵。
综合看来,吴冠中固然以其作品对美术本身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而其近年来的这些态度和言辞,对于社会的贡献亦同样不应小觑。对于文化艺术圈中人士来说,吴冠中的清醒、独立和勇气,是一种未能多见的品格示范;而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体制、发展途径等来说,吴冠中的言辞即或有所偏激,却同样具有丰富的参考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