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板桥新石器至汉代遗址 赤水河流域历史前推

赤水河流域历史向前推进7000年

 

出土的部分石器

 

    近日,在配合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助赤水市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了相关地区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发现了板桥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佐证新石器时代赤水河流域已有古人类居住。由此,赤水河流域历史向前推进了7000年。

    板桥遗址位于赤水市元厚镇米粮村富文小学旁,小地名叫板桥。处在板桥河与赤水河交汇处的赤水河东岸、板桥河南岸的一级阶地之上,富文小学建在遗址之上。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层堆积较为纯净,厚约1.8米。考古者在调查中发现石制品19件,全系打制而成。原料可分为砂岩砾石和燧石两大类,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断块、断片、石器等。其原生地层为一套含角砾的浅黄色堆积,一些石制品表面附着有轻度的胶结物。石片按台面存在的形式,见有天然台面、素台面、台面缺失等,石片背面多数都具有石片疤。石器的主要类型为砍砸器和刮削器,砍砸器以砾石为素材正向加工而成,与刃口相对的一端保持自然砾石面;刮削器多用石片加工而成,从加工方向上看,以反向加工为主。石制品的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也有使用。此外还在地表上采集到1件红褐色橄榄形陶网坠和2块夹砂陶片,其中一块红褐色陶片胎壁较厚、火候颇高。

    目前,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省内权威古人类遗址考古专家现场勘查,初步判断遗址至少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和汉代两个大的时间阶段,以新石器时代的堆积为主。该遗址是赤水市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同时也是整个赤水河流域贵州段首次发现的地层堆积较好的位于河流阶地上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为研究赤水河流域的古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线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