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的为艺术而来 “吴冠中”陡成网络热词
虽然吴老生前曾反复交代“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但虚拟的“纪念园”与“追思会”却在网上肃穆而热烈地开幕……
著名画家吴冠中去世
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溘然长逝,掩上人生画卷,让全国上下关心美术事业的人陷入无限悲伤中。虽然吴老生前曾反复交代“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但虚拟的“纪念园”与“追思会”却在网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网上灵堂”近十家
据记者统计,目前网民为吴老开设的“网上灵堂”已有近十家,天堂公墓、祭拜网、天堂网等均有专门的“吴冠中纪念堂”,不少网民在上面为吴老“献花”、“点烛”,表达对吴老的追思。百度贴吧的“吴冠中吧”,一夜之间增加了一百多个主题帖,数百人次在上面表达哀思。此外,各大门户网站和艺术类网站都为吴老开辟了纪念专题网页,将吴老生前艺术成就做了详细介绍,吸引了许多追慕吴老的网友留言哀悼。
各界博文追缅大师风骨
而一些与吴老有过交往的人则通过博客来表达哀思。他们当中,有不少是亲身受过吴老艺术教诲的画家。吴冠中的学生杨明义、赵天新等都发表博文将老师的轶事与网友分享,让大家看到一个光环之外、有血有肉的艺术家。赵天新更是将1978年至1980年听吴老授课的笔记原文登在了博客上。“梵高像一只蛾追求太阳,最后被太阳烧死”、“要咬住自然的血管,吸他的血”等等独具吴冠中特色的犀利言语,将一位艺术巨匠深邃的艺术思维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些艺术学者也纷纷在博客中缅怀吴老。比如潘鲁生。两年前他曾为吴老在济南举行的“艺冠中外”展写过文章,昨天他将此文发布在博客上,两年后重读,感慨万千。还有不少曾采访过吴老的媒体人也将自己当年对吴老的专访贴出,比如柴静、周文翰等。“硬老头”的倔强言辞渗透字里行间,然斯人已逝,言犹在耳,让悲恸气氛更深了一层。
微博热衷转发吴老语录
而微博更是网民纪念吴老最有力的工具。至记者截稿之时,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的微博中已有超过5000人在讨论跟“吴冠中”有关的话题。在新浪专门开设的吴冠中纪念板块中甚至有“关于‘吴冠中’最新微博转发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来自新周刊的微博,转发量高达2600多次,全文为“‘中国没有鲁迅,这个国家骨头要软得多。所以我讲过很狂的话,齐白石是大画家,我说过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当然不好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于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怀有鲁迅情结的画家吴冠中昨晚逝世,享年91岁。”
记者发现,在微博中,博友们热衷讨论的话题集中在两点,第一是对吴老表示怀念,第二是转发吴老的语录,其中“炮轰美协”的言论被提及的次数高居榜首。还有博友从吴老联想到其他文化老人。有一条转载量很大的微博,对过去一年离开我们的文化先驱们进行了统计。短短一年间,丁聪、任继愈、季羡林、杨宪益、王世襄、张仃、华君武、吴冠中等巨匠相继去世,不禁让人发出“大师远去,我辈蹒跚”的感慨。
多个吴冠中纪念展
将陆续揭幕
吴冠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接连两天,上海美术馆三楼的吴冠中画作常设展馆的观众比往常多了许多倍,人们通过欣赏吴冠中的画作来缅怀这位傲骨铮铮的艺术老人。据了解,吴冠中生前已将大部分作品捐赠给各大艺术机构,不少机构都表示今年内将举办吴冠中纪念展以示缅怀。
吴老去世前几小时还在捐画。在他去世当日的白天,他的儿子吴可雨代表他前往香港艺术馆捐赠了5幅作品,其中4件是今年的新作。目前香港艺术馆正在举办“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原定于下月4日结束,但主办方如今决定将该展延迟至8月29日,并且将于8月中旬将装裱后的5件新捐赠作品在同一展览中展出。
吴冠中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也是他艺术起飞的地方。去年12月,吴冠中将自己的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捐赠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及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并由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目前,浙江美术馆正在举行吴冠中捐赠展。该馆于11月还将再度举办吴冠中捐赠作品回顾展,目前该馆正向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借调80余件吴老作品。
据悉,目前保利拍卖公司正在筹划给吴老做一个收藏展,希望借这个展览纪念吴老并回顾他一生取得的艺术成就。
´,´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追忆大师——
“吴冠中精神”是对中国美术的警醒
对吴冠中先生的去世,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感到震惊。
“虽然人老去世是自然规律,但是人们一直把吴冠中视为一种艺术精神的楷模,何况他去年的大型回顾展、最新的出版物,都让人们相信吴冠中是一个像智慧之泉一样的老人,他不断为我们整理出他的思维、他的睿智以及他对艺术的洞察。”
“他一生坚持艺术理想”
范迪安说,吴冠中先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他一生坚持艺术理想,坚持追求真理,坚持探索创新。“吴先生以毕生的精力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的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风格。他的艺术一方面是充满形式美的,一方面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在经典与大众之间的联系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范迪安说,吴冠中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总是愤丑疾俗,敢于吐露真言。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的提示与警醒,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
“他是真的为艺术而来”
“每一个接触过吴冠中先生的人都会非常难忘与他的交往。”范迪安回忆了今年与吴先生交往的几个片段:
吴先生今年以来身体一直不好,经常住院治疗。他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露面,就是到中国美术馆看展览、品艺术。他到场不是应酬,而是认认真真看完所有的作品,我陪在吴老身边,感动至深。
“纯粹而彻底的奉献意识”
2009年,180余件吴冠中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等三家海内外公立美术馆。这是吴冠中先生艺术作品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范迪安说,吴冠中对艺术的价值看得透彻。他的捐赠之举体现了纯粹而彻底的奉献意识。 (据新华社)
风筝飞得再高也不会断线
——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深情回忆吴冠中
记者致电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时,他正准备前往北京参加华君武的追悼会。十天之内中国连失两大美术巨匠,董小明惋惜地表示:“这真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
董小明与吴冠中有近三十年的交往,并在后者的言传身教中大获裨益。他告诉记者:“吴老有一句名言:风筝不断线。意思是,艺术的风筝既要飞得高远,又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情感之线。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到他的情怀。”
“吴老艺术革新的思想时时鼓舞着我。”董小明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提出“城市山水画”课题时,董小明便一直坚持都市水墨画的探索。1995年,他创作了一幅描绘深圳夜景的作品《辉煌》。吴冠中知道后非常赞许。
自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以来,吴冠中便非常关心特区美术事业的发展,他曾多次来深参加活动。在世纪之交,深圳开始举办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吴老知道后非常支持。“虽然当时他由于身体原因没法前来深圳,但他多次跟我们沟通,非常关心我们学术展的学术主题和作品,还欣然担任这个展的顾问。”今年这个双年展已经走到第七届,已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董小明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见到吴老的情形。去年是吴老的90大寿。1月份吴老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时,董小明特意赴沪去给吴老祝寿,并给他送了90朵玫瑰花。“当时吴老的精神非常好,没想到时隔一年……他走了,他的艺术精神却会一直屹立于中国画坛之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