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价格暴涨原因:真正遵循了拍卖规则

中国古代书画的价格暴涨,除了由于市场自身的“板块轮动”需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

其实,古代书画板块在新世纪初曾风光过一次。比如2002年,宋米芾《研山铭》在“中贸圣佳”以3299万元成交;2003年,隋人《出师颂》在“中国嘉德”以2200万元成交。但很多人认为,这些高价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原因是,它们并没有真正遵循拍卖规则。

《研山铭》被实行了“定向拍卖”。“中贸圣佳”在拍场宣布:“《研山铭》为国家文物局指定文物收藏单位定向竞投,具有竞投资格者为599号牌持有者。”拍卖师报价2999万元后,599号举牌,随即落槌。《研山铭》的购买者是国家文物局,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出师颂》则被使用了“优先购买权”。《出师颂》是“中国嘉德”的第1657号拍品,上拍前极受关注。该公司在它行将登台时声明:“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第1657号拍品已经由国有收藏机构优先购得,成交价为2200万元人民币。”

当时的“定向拍卖”和“优先购买权”,被称为中国特色的产物。

艺术品定向拍卖后,一般仅允许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竞买。早在1994年“中国嘉德”秋拍,就规定3封孙中山信札和2件鲁迅文稿,非国有公藏文博机构不得举牌。此后,多件著名艺术品被实行过定向拍卖。

这种情形,实际是政府给拍品强行制定了价格上限。

什么是价格上限呢?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由供求双方在竞争中自发形成,是无数供给者和需求者共同的决策结果。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但现代市场经济都有国家宏观调控参与,有时政府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价格上升,会规定它的最高价格,即价格上限。国家为了确保顶级珍品留在公藏文博机构,采取“定向拍卖”和“优先购买权”,它起到了价格上限的作用。

如果设定价格上限,使艺术品不能通过拍卖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甚至由于限制了许多买家参拍,会造成一些珍品因达不到底价而流拍,这不仅损害了卖家的权益,也使一些深藏民间和流失海外的珍品未能露面。所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完善,政府使用“定向拍卖”和“优先购买权”越来越慎重。

2009年伊始的古代书画价格暴涨,也是得益于此。

在“中国嘉德”春拍中,《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虽然也被“优先购买”,但却参照了国际惯例,国家文物局是以拍卖会上的最后成交价554.4万元购得。而对其他多件书画珍品,政府并没有行使“优先购买权”,更没有“定向拍卖”。这样,数位收藏大鳄才得以到拍场一掷万金。特别是刘益谦,不仅在“北京保利”春拍以6171万元拍下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在“中国嘉德”春拍以5824万元拍下宋人《瑞应图》,更在“北京保利”秋拍以1.69亿元拍下明吴彬《十八应真图》。

完全自由的拍卖竞价,激活了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艺术市场和文物收藏。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事情。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