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明密码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展人辽金史专家、文物鉴赏家裴元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钱币学会理事长戴志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早期青花瓷史鉴》作者,澳洲华人宁志超先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家、契丹文研究学者陈传江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辽金钱币》作者、辽金钱币收藏家李伟先生向与会者发表了有关辽金钱币收藏研究的体会,阐述了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

昨天,契丹文明密码文化研讨会在原京师大学堂内举行,数百件极其珍贵的契丹文物精品同时向公众展览。大部分展品是辽代和契丹顶尖文物藏品,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存世契丹文字文物数量最多、门类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展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契丹文大字金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契丹文金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代承安宝货军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契丹印刷用活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发现契丹印刷用活字

第一部分,钱币文化密码:契丹文钱币,契丹铁钱,契丹钱树;

钱币作为物资交换媒介,历来被视为一种国家经济工具。然而在契丹,这种观念却被颠复。契丹宁可用大量宝贵的铜铁资源去仿制、复制周边国家的钱币投入流通和贸易,也不肯扩大本国钱币的铸造,人为地把契丹钱币推上了神圣宝贵的地位。在解放前后所公布的近百次契丹钱币窖藏发现中,契丹(辽)钱币的比例都未超过2%。产生这种反常现象背后的信息,即是在这里展出的五百多种契丹钱币现身说法告诉人们的:契丹钱币不仅是经济媒介,更是天皇帝的“王信”比历代别国钱币担负了更多的政治、经济、宗教任务,汉文钱如此,契丹文钱尤其如此。相信展品会明确告知你这一切!

第二部分,符牌文化密码:辽符牌、金符牌、元符牌、清符牌;

符牌是契丹人的一大发明。他把唐以前的符节制度世俗化、简洁化,并赋予了符牌更多的使命。契丹符牌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举世无双,很多《辽史》缺失的内容隐藏其中,为人们勾勒出一个真实的契丹。契丹符牌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女真(金)、蒙古(元)、党项(西夏)、满(清)等北方民族完全继承了契丹符牌文化的衣钵,就连汉族政权宋、明,也有选择地承袭了契丹的符牌文化。不信吗?相信展品会明确告知你这一切!

第三部分,杂项文化密码:契丹印章、铜镜、民俗用品、金银艺术品;

工艺品、民俗品是体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显微镜。契丹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一部分。虽然它从未被夸耀,未受过吹捧,但他的凝重深厚的文明底蕴,犹如璞中美玉、囊中之锥,自会脱颖而出,横空出世,向世人展现他精美绝伦的英姿。今天在这里展示的契丹杂项文化展品,他们将告诉你契丹文明之花是中华文明百花园中最神异最璀灿的奇葩!相信展品会明确告知你这一切!

第四部分,石刻文字密码:契丹文墓志、经幢、碑刻、拓片摹本。

契丹人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契丹人心理都想着甚么?契丹家族、国家有哪些奥秘?这些契丹千古之谜,如今已有了初步答案。答案就来自这些展出的石刻文资料。契丹人自己写的历史是什么样?契丹人自己叙述的社会是否和汉人记述一样?一切结果都可以在契丹石刻文资料中找到,不信,相信展品会明确告知你这一切!

附:

关于策展人裴元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裴元博 原辽宁省文物民间收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我国著名的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他自幼喜爱历史,热衷文物收藏。目前,他已经收藏各种中国古钱币五万余枚(张),历史、考古、文物、钱币书籍一万余册。

他的钱币收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精品迭出,其中仅国宝级藏品就有上百种,如:目前世界唯一的全套金代“承安宝货”银币;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铁钱“大宋通宝背万”(径45厘米);全套宋代折十型银棋钱;辽全部二十二年号钱;金全部二十三个年号钱;历代各种雕母铸母钱数十枚;历代各种珍钱上千枚。他撰写的《承安宝货铜钱确有真品传世》、《两枚大钱释读》以及《辽钱传奇》等论文论著的发表,都在钱币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对于辽金史的研究源于他对辽金钱币的收藏,一个个“天书”似的文字激起了他破解那段历史的热情。在学习阅读大量辽金资料以及契丹文资料后,结合自己及各地收藏家的藏品研究,对辽金历史有了清晰的脉络。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