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届“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圆满结束

6月12日,随着在重庆最繁华热闹的渝中区解放碑中心广场举行的“文化遗产日”活动落下帷幕,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文物局)主办的重庆首届“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是重庆市文广局根据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结合该市实际,以“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2文化遗产日为中心,全力打造的一项文化遗产宣传品牌活动,其目的是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拓展文化遗产事业形象,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活动中,向社会集中推出了现场宣传、展览展演、学术讲座和研讨、观众互动4大板块32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广场宣传活动。5月18日和6月12日,在人民广场和解放碑广场分别举办了首届“文化遗产宣传月”开幕式和闭幕式,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谭栖伟、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市文化广电局(文物局)局长汪俊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工业遗产文物捐赠,二、三级博物馆授牌,2008-09年优秀展览项目表彰等活动。表彰了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实地调查阶段先进个人60名、先进集体15个、特别贡献奖1个,2008—09年优秀展览项目8个,重庆市古籍普查先进集体8个和首届重庆文化遗产知识有奖问答获奖者;对全市8各二、三级博物馆进行了授牌;重庆建设工业责任有限公司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捐赠了49台(套)工业文物;公布了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展览展演活动。活动期间,在人民广场和解放碑中心广场举办了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庆)成果巡展、文物科技保护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宣传展览、古籍保护展览5大展览,观众达到1.5万余人次。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科技馆举办了法国卢浮宫馆藏铜板画展、聆听恐龙的呼唤2个室内展览,观众达到4500人次。解放碑活动现场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和民间艺人现场手工技艺表演,观众达到2万余人次。
 
  三、学术讲座和研讨活动。活动期间,市文物局组织举办了《重庆历史文化漫谈》、《卢浮宫铜版雕刻收藏馆和铜版雕刻的政治》、《三峡考古》、《重庆恐龙的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工作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文化遗产》、《巴人之迷》、《揭开恐龙的奥秘》、《国际化背景下的博物馆发展理念》、《古籍鉴定及保护》11次学术讲座,参加人数近2000人。邀请北京、成都和重庆市的40位知名专家在重庆大礼堂南厅举行了首届重庆城市建设中巴渝文化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对巴渝文化的传承和如何打造巴渝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四、观众互动活动。活动期间,在人民广场和解放碑中心广场现场免费为750余位市民进行文物古籍鉴定;市文物考古所为300余位市民免费提供社会文物修复咨询及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老百姓的好评。通过网络、报纸等形式举办了重庆文化遗产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8万余人次。市文物考古所邀请95位市民代表参与了走进考古现场活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邀请50位小学生代表参加了走进博物馆活动。6月11日,我市举办了首个抗战遗址建筑群修复竣工仪式,这是重庆建设森林重庆、宜居重庆,结合危旧房改造,推进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打造重庆抗战文化品牌的重要成果。
 
  通过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真正达到了彰显重庆文化遗产特色,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的要求,使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走进了基层,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市民生活。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打造品牌。市文化广电局(文物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局党委会专题研究,决定并从今年开始,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至文化遗产日期间,集中展示、宣传重庆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定期举办“文化遗宣传产月”宣传活动,并把该活动作为一项重庆文化遗产品牌来打造,使之成为有影响、有规模的文化宣传活动平台。二是宣传有力。首次拍摄了两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广告宣传片,分别在重庆卫视、新闻、移动频道播出500余次,并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发送重庆文化遗产宣传短信20万条。印制了专题宣传册、张贴画、文化衫、鼠标垫等宣传品1.5万余份,在活动现场进行发放。《中国文物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华龙网、大渝网等18家媒体发布相关消息187次。三是时间长、覆盖面广。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内,4大板块32项活动贯穿始终,几乎天天都有活动。本次活动覆盖了全市地域,不仅在人民广场和解放碑广场设立主会场,40个区县(自治县)同时设立分会场,广泛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四是贴近群众。活动期间,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免费或优惠接待观众近200万人次。还开展了走进考古现场和文化遗产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给市民一个直接与文化遗产对话的机会,广大市民参加踊跃,深化了市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培养了市民保护文化遗产的兴趣,增强了市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重庆市文物局 颜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