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非书”?时装秀?书法展?艺术家集体跨界

相关文章:杭州申创“中国书法名城”学书精英聚西湖


  众人的包围中,著名书法家王冬龄身着他最爱的橘色衬衣,提起碗口粗的毛笔,在地台上的巨幅宣纸上挥毫,“书非书”在纸上落成,他头上已有汗珠。


  “书非书——杭州国际书法艺术展”,是以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艺术家们领衔的书法展。昨天开幕的已是第二届。“书”?“非书”?展览的名字已经说明,这是一场跨界的展览。这个更像一个综合艺术展的书法展,让许多人大呼,原来,这也可以叫书法!它全然颠覆了我们认识中的书法,以服装、装置、雕塑、建筑等各种“好看、好玩”的形式,展现了书法在现代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生活可以很诗意


  学习用“汉字”的眼光看世界


  “书非书”几乎是艺术家们的一次集体跨界。所以,在这个展览里,几乎找不到几张“像模像样”的书法作品。你可以看到画家吴冠中极有现代笔触的《土地》、建筑家王澍的建筑作品照片《建筑有草式》、艺术家吴山专以各种色块拼成的文字《蝶蛙》、还有雕塑家施慧以练过书法的废弃宣纸制成的巨型扇子《风》……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作品《桥》,简单又好玩。这件作品共由五幅“桥”字组成,每个“桥”字又各不相同,观众可以在字的姿态中象形出城市的立交桥、钢架桥、乡间的木桥、拱桥等等。“事实上,汉字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本身就给这种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范迪安说。


  吴海燕与模特们在展览间的穿行,更是惊艳了许多人。作为一位服装设计师,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书法展。她为展览专门创作了十套服装,面料上还融合了王冬龄的书法。


  这一场集体的跨界行动,摆脱了传统书法的克制与章法,令书法展览趣味盎然。“通过这个展览,大家可以学着用中国文字的眼光去看现实,还可以在现实中看到一切文字。我们还可以看到书法与生活的联系,它可以还原、组装和演展生活。”范迪安说。


  而吴海燕则告诉我们,书法的美学可以贯穿在日常服饰搭配中。“现在很多的大师服装,都用艺术来激活时尚内容,其实老祖宗留下的许多形式美的原则,比如虚实、空灵、重叠都一直贯穿在服装设计里。”


  以包容传承艺术


  杭州荣膺“中国书法名城”


  在好玩之外,这个展览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今天,我们面临着非书时代,很多人都不写字了。这样的时代,书法精神如何继续?一方面要坚持书法,一方面也要拓展,要回到源头,借助书法来表现生活中本来的样子。有些创作,看起来可能不是书法,其实有书法的基因和精神在。”


  而昨天,在西湖的另一头,杭州西湖美术馆,风格截然不同的 “西湖六月中”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也同时开幕,这个展览一如我们熟悉的书法形式,庄重而克制,展出了沈鹏、张海、尉天池、刘江、周慧君、丛文俊等100多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两场展览共同组成了“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书法艺术节”。


  尽管形式不同,但事实上,这两个展览所展现的都是书法这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在杭州的活力。从对古老传统的坚守,到现代创新的拓展,杭州以其包容的姿态为中国书法提供了一方沃土。值得一提的是,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宣布,经过近两年创建和评选,正式命名杭州为“中国书法名城”桂冠。这标志着杭州市在城市品牌荣誉中文化领域零的突破,为杭州文化名城增添了美誉度和含金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