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掏鸟蛋发现稀世珍宝 千年舍利宝幢"回娘家"

 

市民争相一睹“真珠舍利宝幢”风采

 

    昨天上午,第六届苏州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今年苏州的两大古城门古胥门和盘门首次携手,同时举行节庆活动。当天文化节上,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在盘门景区四瑞堂内展出的“真珠舍利宝幢”。该宝幢于1978年在盘门景区瑞光塔内发现的,此次展出是该宝物被发现后的首次“回娘家”。

    身怀世间“七宝”,镶有3万多颗珍珠

    上午8点整,随着盘门景区四瑞堂中央玻璃盒上的红绸缓缓落下,一尊珠光宝气,高约122.6厘米的宝塔呈现在众人眼前。

    据介绍,“真珠舍利宝幢”用于放置舍利,为国家级文物,制成于五代、北宋时期,距今1000年左右。记者看到,该宝幢主体由楠木构成,分须弥座、须弥山海、幢殿和刹4个主要部分。宝幢底座有八足,呈八棱形,每一棱角底部有燕尾形牙脚。须弥山海由宝山和大海组成,宝山四面环海,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云端站立4男4女八位天神。幢殿即存放舍利的地方,幢体中空,内置一乳青色葫芦小瓶。据介绍,当时发现时瓶内藏有九颗舍利。刹为宝幢顶部,呈柱状,由银棒和包箔木柱相接而成,刹顶上缀有一颗大水晶球,球上垂下八根银链与华盖相连。整座宝幢造型优美、工艺之精巧举世罕见。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制作宝幢时,制作者选用了佛教所说的世间“七宝”,即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和银等材料。在制作手法上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整个宝幢上用于装饰的珍珠就达3万多颗。

    爬塔掏鸟蛋,三少年塔芯密洞获珍宝

    “真珠舍利宝幢”可谓世间罕有,其来历也极富戏剧性。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1978年4月的一天傍晚,3名小学生来到了瑞光塔游玩。当爬到第三层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宝塔的塔芯柱里有一个空洞。“当时3个孩子认为里面会有鸟巢,就都钻了进去想掏点鸟蛋。”但在洞中搜寻了片刻,3人一无所获,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脚下有一块活动的长方形石板,石板很沉,三个孩子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石板翻了起来。就在翻开的一瞬间他们惊呆了,下面竟然有个地洞,靠着墙壁破洞中透着一点微弱的亮光,三个孩子发现地洞中有一个很大的黑箱子,便七手八脚把箱子抬了上来。“这尊宝幢就放在箱子里,由于箱子经历了千年,所以3个孩子没费多大劲就打开了。除了宝幢外,箱子里还有经书、彩绘描金的观音像等等。后来3个孩子把宝物全部交给了苏州市博物馆。但在地洞内摸索过程中,3个孩子点火照明,烧毁了一些经卷。”据悉,为了能让游客们一睹宝物风采,从昨天起“真珠舍利宝幢”将在盘门四瑞堂内公开展示半个月时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