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吨千年古墓15分钟“搬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准备搬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用“鸟笼”托出地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功落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整体搬迁古墓在河北省尚无先例。


    昨日上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为给南水北调工程“让道”,首次在邯郸市磁县境内成功整体搬迁一座宋代墓葬。这一千年古墓为砖砌穹隆顶结构,因为墓室内绘有夫妻对饮、仕女、儿童嬉戏等7幅罕见壁画,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与历史研究价值。


  墓室保存完好


  布满珍贵壁画


  实施整体搬迁的宋代古墓位于磁县于家店村北南水北调主干渠内,系一大户人家的家族式墓葬,墓主人为女性,约40岁左右,距今已有1000年历史。


  自2006年以来,省文物工作者经过数年考古发掘,发现其中一座墓葬保存十分完好。该墓葬坐北朝南,主要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长、宽、高均为3.94米,虽然全部由青砖砌成,但做工和造型却与木制结构颇为相似,其下半部分呈八角形状,上半部则是一个半径1.97米的穹隆顶盖,顶下四周还建有斗拱、屋脊、檐椽、滴水等。


  墓室内顶部绘有彩色的祥云、仙鹤等图案,八面墙壁中,除正南为墓门外,其余7面墙壁全部由彩色绘画与雕刻图案进行装饰,砖雕内容主要为窗户、案桌、椅子等日用家具。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长马洪星介绍,7幅壁画分别绘有夫妻对饮、交谈、仕女、儿童嬉戏等内容,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家居生活与故事。这些绘画线条优美流畅、人物形象逼真,而且故事情节丰富,在我省乃至全国同时期的墓葬中非常珍贵。


  搬迁使用


  “鸟笼”式提升器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规划,长江水恰好从宋代古墓上方流过。为有效保护墓中壁画,省文物部门经多方考证,决定将其整体搬迁至他处。


  搬迁前期,考古工作人员首先对每幅壁画进行清洗、防霉处理、加固、微生物与钙质去除等。与此同时,在不影响墓室外部形状的前提下,在外表层涂上一层石膏进行加固。


  由于整体搬迁古墓在河北省尚无先例,为防止墓室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磕碰,有关人员专门设计了一个“鸟笼”式提升器,也就是在墓室底部用铁轨和钢棍做一个坚固的底盘后,再在顶部做一个结实的框架,然后用8根钢丝绳连接起来,这样可将整个墓室放置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


  近40吨古墓


  15分钟后“搬家”


  6月15日上午10时10分,在文物专家的指挥下,一辆大型吊车缓缓提起钢丝绳,埋藏于地下达千年之久的古墓在“鸟笼”底盘中平稳离开墓穴。


  记者看到,古墓因为总重量接近40吨,并且里面绘有珍贵壁画,其每升高一米,文物专家都要示意暂停,待仔细观察墓室内外无异常后,再继续进行提升。


  10时25分,宋代壁画墓葬升至地面,随后被轻轻放置在一片指定的空地上。经检查,墓室未受到任何损伤,整体搬迁成功完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