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玩──2010西泠春拍古玩杂件专场


清 高凤翰铭黄杨小盒 清初 沉香木山水人物浮雕笔筒
高:4cm 口径:7.4cm 高:19cm
清乾隆 掐丝珐琅方彝一对
高:23.8cm 宽:17.4cm 底径:13.9×13.9cm
#展览:《中国宫廷艺术品展》 日本文部省主催 1964年
本次西泠春拍古玩杂件专场汇集了四百余件竹、木、牙、角、金、玉、铜、珐琅器等古玩精品。清•高凤翰铭黄杨小盒是高凤翰右手偏痹第二年,由左手铭刻的作品。小盒底部为高凤翰小像,头戴高帽,胡须垂胸,左手捋须,衣带飘然。其旁有“乾隆戊午山人左手自题“的铭文。盒身上之铭文“圆其外以处智也,规其内以处义也。盖阳以动交,故欲其转环而不滞也。阴以静持,故欲其立廉隅,定上下,以制吾行,固吾志也。钤印;先阜(阳)”以见作者制器尚象之高行。而据盒盖上铭文可知此盒铭文当在《砚史》中南阜山人小像砚之后铭刻,虽为左手却仍见风骨气貌,其书法苍劲古朴之笔亦淋漓尽现。清•核雕十八罗汉。由十八颗核雕组成,每一颗雕琢一位罗汉,雕工细致,面面不同。清初•沉香木山水人物浮雕笔筒,色泽沉着,气韵含蓄内藏,远远观之,便已能引人注目。手中摩挲把玩,又觉古雅之雕工牵连出的诗意绵绵。笔筒以高浮雕工艺雕出,松荫之下,两高士于溪边漫步,若有所语。“半岭松风破睡时,起看山月倚筇枝”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翻转笔筒,便见二高士松下抚琴之景。松干于苍石上盘立交错,扭转有势。以圆润之工显苍劲之态。左边壁石悬耸,错镂通连,姿态万千,其下溪湖漫漫,直有赤壁漫游之想。
由当代著名书画家来楚生弟子张永恺先生提供的近代•沈尹默书徐孝穆刻紫檀笔筒,由沈尹默书写《世说新语》相关内容,近代著名雕刻大师徐孝穆为之铭刻。字迹刀工二美并致。清•周芷岩铭紫檀笔筒,做工亦堪称一流。笔筒为紫檀整雕,略有束腰,其上为周芷岩早年诗画铭文。丛竹数竿,迭石于前,略施斧斤即具写意洒脱之美。
明 双凤穿花剔红盘 宋 大理国铜鎏金菩萨像
明 中和百衲琴
长:120.6cm 额宽:17.5cm 肩宽:19cm 尾宽:13.5cm 厚:5.5cm
明代是剔红工艺的成熟期,尤其是永宣时期的作品,构图平衡和谐,雕工圆润饱满。在植物性雕饰中,层次丰富,边角圆润,厚实并富于体量感。此双凤穿花剔红盘即为此时期的剔红精品。盘面呈花瓣式,瓣形圈足,堆漆颇厚,盘内雕双凤牡丹。盘面下方,一簇湖石,玲珑透空,牡丹枝干在湖石掩映中向上生发。枝叶密布有序,层次丰富明朗,在盘面盛开大小二十余朵牡丹,大小相间,形态各异。每朵花在简单的平面上都雕出至少四五个层次,多者达七八层。且每朵花的花瓣都极具立体感,边缘皆有微微凸起的线条,极为精美。花团锦簇之上两只凤凰相对而舞,观之即有富贵之感。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元末明初的剔黑孔雀牡丹八瓣盘与此件极为相似。
脱胎漆器是中国传统漆艺,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土,石膏等塑成,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皱形,再经过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而成。清初•脱胎金漆阿弥陀佛,佛像跏跌而坐。发髻高束,头带宝冠。双目微闭,慈祥庄严。此尊佛像并无过多繁华装饰,但使人观见便觉肃穆之态。使人心静气和,自觉佛法感化之力。
南诏大理两国为弘扬佛法,大量修建塔寺,铸造佛像,后世学者将这些造像统称为大理佛。在众多的造像中,观音菩萨可谓是最为人所熟知。观音菩萨具有佛陀智慧,并以慈悲之心救济众生,其常见的持物有莲花、凈瓶、拂子、杨柳等,此鎏金铜像即持凈瓶之观音菩萨像。
明代是剔红工艺的成熟期,尤其是永宣时期的作品,构图平衡和谐,雕工圆润饱满。在植物性雕饰中,层次丰富,边角圆润,厚实并富于体量感。此双凤穿花剔红盘即为此时期的剔红精品。盘面呈花瓣式,瓣形圈足,堆漆颇厚,盘内雕双凤牡丹。盘面下方,一簇湖石,玲珑透空,牡丹枝干在湖石掩映中向上生发。枝叶密布有序,层次丰富明朗,在盘面盛开大小二十余朵牡丹,大小相间,形态各异。每朵花在简单的平面上都雕出至少四五个层次,多者达七八层。且每朵花的花瓣都极具立体感,边缘皆有微微凸起的线条,极为精美。花团锦簇之上两只凤凰相对而舞,观之即有富贵之感。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元末明初的剔黑孔雀牡丹八瓣盘与此件极为相似。
脱胎漆器是中国传统漆艺,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土,石膏等塑成,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皱形,再经过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而成。清初•脱胎金漆阿弥陀佛,佛像跏跌而坐。发髻高束,头带宝冠。双目微闭,慈祥庄严。此尊佛像并无过多繁华装饰,但使人观见便觉肃穆之态。使人心静气和,自觉佛法感化之力。
南诏大理两国为弘扬佛法,大量修建塔寺,铸造佛像,后世学者将这些造像统称为大理佛。在众多的造像中,观音菩萨可谓是最为人所熟知。观音菩萨具有佛陀智慧,并以慈悲之心救济众生,其常见的持物有莲花、凈瓶、拂子、杨柳等,此鎏金铜像即持凈瓶之观音菩萨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