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举行明长城入海处地理信息标志发布仪式

6月8日,在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北省文物局和省测绘局联合在山海关老龙头举行明长城入海处地理信息标志发布仪式,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省测绘局局长高献计、副局长续铁枢,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复苓、山海关区委书记郭爱民、区长曹玉宝等同志出席发布仪式。

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河北省是长城分布和保留最多的省份之一,分布于该省的明长城是我国长城精华最集中的地段。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和测绘是摸清长城保护状况,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的统一部署,从2006年初至2008年底,省文物部门和测绘部门跨学科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长城资源调查和测量工作,为编制长城保护规划,制定保护修缮方案,建立长城档案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对全省8个设区市、39个县(市、区)境内的明代长城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测绘,调查明长城长度1338.63千米,其中人工墙体1127.30千米,天然险203.31千米,壕堑8.028米,单体建筑5388座,城堡302座,各类遗址遗迹314处,采集各类标本500余件。同时采集了长城沿线的375幅1:1万比例尺的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整合这些数据和田野调查数据,建立了长城资源信息系统。编辑出版了《河北明长城碑刻辑录》、《河北省长城保护管理和执法情况调查研究报告》,编制了《河北省明长城总体保护规划大纲》及重要地段的抢险保护工程方案,已经编写完成部分市县明长城调查报告。

在长城测量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测绘高新技术。在长城重点部位山海关长城的关城进行测绘时,采用多重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为长城的维护和修缮提供了重要资料和技术支撑,提高了长城保护的科学水平。该项成果经国家测绘局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测量的成果被评为全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经科学量测,处渤海之滨,锁燕赵要地的老龙头位于东经119度47分,北纬39度58分,海拔6.3米。

明长城入海处地理信息数据的发布将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使用权威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将使社会各界在认识长城重要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了解长城的保存现状,增强长城保护的责任感,提高长城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同时,这些信息也是长城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对于保护和利用长城这一重要世界遗产,推进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