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升水 水半升》纽约艺术家王满晟回国办个展
白莲系列
冬季里的修行僧人
相关阅读:
今日美术馆将于2010年6月18日至29日举办纽约艺术家王满晟——《半升水 水半升》个人作品展,此次展览是王满晟先生在多年的国外旅居生活,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接触交流办展后,更加意识到作为一个艺术家,保持和发扬自己本民族传统的可贵性,更加珍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与艺术。选择性地吸收各国艺术的某些技法与表现形式,试图创造一种既不失文明之邦的古朴典雅,又有清新现代气息的画风。
此次展览展出的八十余幅作品。
半升水 水半升
人象依赖阳光空气一样依赖水。水可以使人的生活象天堂,也可以使人的生活象地狱。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缺水的恐惧。由干涸的黄土高原,到水田相连的江南,又到了水量充沛的纽约贺得森河岸边。我的生活轨迹循着水走去。
从三人居走几步路,就可以看到青翠的山峦和宽阔的水面。但是,那种对于水的敬畏感,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因为当我回到生我养我的太原;当我重归熟悉热爱的北京;当我看到城市象街边小贩的煎饼一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摊开来;还有当我去买一瓶纯净饮水;当我看着袭面而来的沙尘,都无不在潜意识里想着水。
几次踏上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唐的城市风化为灰尘;在非洲的旷野和美国西南的峡谷,目睹多少人类世代相传的美好家园,因为水源枯竭而不得不舍弃。
从我开始画画起,就断不了画水,也许有“望梅止渴”的意思。此次展览所选作品许多和我的水情结有关。佛造像,书法,看似另类然其平和禅意,寂静风度,也有“其思如水”之意。
身在异国更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潜心研究中国的绘画及艺术史,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探索自己的表现手法。这是我离国十四年后,第一次回京办展,显然有不合国情与时尚之处。只当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
个人简历
王满晟,又名搬生,半升。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自幼临习书法。十三岁起从薛生滨先生学诗词文学。
一九八一年赴上海,入复旦大学文学系学习。同年,加入复旦书画社,得与朱东润,柳曾符等教授求教。广泛研究历代书法。对傅山书法艺术作专题性研究。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八年,在中央电视台先后担任“歌舞曲艺”“花信风”“旅行家”“中国报道”等节目的编导及制片人,制作各类艺术文化节目。
一九九一年任央视举办的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评委。为央视书法系列节目撰稿,参与书法大赛舞台的设计和制作。
一九九一年创立“海桥”舞台设计制作所。
一九九一年至九六年,从收藏家钱容之先生学习书画瓷器鉴赏。
一九九三年起,多次入藏区采风拍摄有关西藏人文的纪录片。
“碟子曲”“白杨”等片,获全国电视星光杯奖。
“西藏的故事”获全国长篇纪录片一等奖,“CCTV”杯亚洲电视特别奖。
策划拍摄大型纪录片“黄河一日”。
策划编辑制作系列专题“中国电视周”,“文明之邦”和“西藏”等在欧美播放,引起很大反响。
一九九六年移居美国。
一九九八年转成职业画家。
一九九九年协助芝加哥西北大学摄影队,在敦煌莫高窟拍摄壁画。
移居美国后,十余年间广泛游历世界各地,考察人文地理,摄影写生。尤其对各大博物馆的艺术藏品进行细致的研究。
二零零九年起被聘为佳士得纽约中国艺术部顾问。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在中国和美国多次举办展览。
在美国许多博物馆,大学及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示范讲座。传播中国文化。
数百幅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被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所收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