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西沙水下文物:见证海上丝路艰险和繁华
碇石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为何会有大片铜钱散落,精美的石雕又将运往何方?
3000文物见证丝路艰险和繁华
2010年4月至5月,中国水下考古队再次远航西沙,用采集到的3000件文物标本,向众人讲述“千里长沙,万里海塘”的千年跨越……
3000年西沙水下文物,流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至北宋,下至晚清,不仅有久负盛名的中国外销瓷,更有多个类型的神秘船货……
丝路之艰险
文博圈里的人,常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为“丝路”,取意悠扬,仿佛蒙上一层神秘的蓝色光芒,抑或是吹来一缕缕凉爽的海风。
可是,在航海技术欠发达的古代,航海者未必有雅致欣赏脚下的“丝路”,而是满载谋生的船货,期冀顺利完成贸易交换,早日回到温暖的家。然而,海上并非风平浪静,黑暗、饥渴、暗礁……一不留神就会葬送“丝路行者”的生命。
中国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赵嘉斌说,本次西沙调查仅在北礁礁盘附近,就发现了3处碇石遗物点,每处有3-4块碇石,均呈长条形,大小、长短不一,特色鲜明,是我们研究古代航海技术的重要资料。
碇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当年曾有商船在此停泊,古人使用木质锚,在锚绳上系碇石以作固定之用,然而,为何弃碇石呢?我们不想继续推理,因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很可能船遇不测。
丝路之繁华
“丝路”之艰险,可谓众人皆知……古往今来,“丝路”上的贸易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愈加繁荣。
“皇宋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崇宁重宝”、“元祐通宝”、“天圣元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不止一处的铜钱遗物点,证明了当年海上贸易的繁盛。
顺着铜钱散落的痕迹,仔细搜寻,发现了各种类型的瓷器,它们中有的明显带有异域色彩,显示了中国古代制瓷业已经跨出国门,开展加工订货贸易,成为世界的瓷都。
赵嘉斌说,从北宋晚期广东潮州笔架山瓷器窑址,再到清代中晚期福建一带瓷器窑址,其典型器物都在西沙水下文物遗存中屡次发现,瓶瓶罐罐,碗碗碟碟,出于瓷器本身稳定的物理化学特质,它们都被完成的保留下来,镌刻下难以磨灭的时代气息。
丝路之谜题
“丝路”有太多太多待解谜题,“丝路”本身就是一部书,一部记录中华海上文明的巨著。
“丝路”航线、航海技术、外销商品、贸易方式……只要用心,人们都能从这部中华海上文明的巨著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赵嘉斌介绍,此次调查发现的几处清代中晚期沉船遗址,均有大量形制多样的石质建筑构件,有石条、石柱、石板、拱形开孔石板、石雕、石狮子等,部分柱头还雕人物类石刻。
这些石构件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大多散落于礁盘外侧的海沟内,为什么会有如此集中的石构件出现,它们究竟运往何地,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反而要长途海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