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文化创意园将办当代艺术展 主创多为新锐艺术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凹凸影像基地是此次艺术节摄影作品的主展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业设计展是刚刚结束的“集创意” 青年文化创意节的重要环节。(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与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配套举行时间为6月19日至7月10日与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配套举行时间为6月19日至7月10日。


  位于银江路132号的集美文化创意园可以看做是本地最活跃的艺术、创意“大本营”之一。和4个月前刚开园时相比,这里又有了一些新变化。在不久前结束的海峡两岸龙舟赛期间,集美文化创意园成功举办了“集创意” 青年文化创意节。马上,园区又要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布展,迎接即将到来的海峡两岸文博会。被看做是厦门甚至海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化盛会的海峡两岸文博会,今年已举办至第三届。集美文化创意园作为本届文博会重要的分会场之一,6月19日至7月10日,一场名为“中国·集美首届国际当代艺术节”的展览将在这里举行。


  艺术节


  “当代”是关键词


  “这是目前园区承办的最具分量的文化活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新伦,是集美文化创意园的发起人和最早入驻的艺术家。他告诉记者,这次的艺术展将着眼于“当代”这个概念,引进欧美、港台地区以及国内的一批优秀艺术家作品参展,作品形式涵盖摄影、雕塑、装置、绘画等多个领域。“肯定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那么,何谓“当代艺术”,王新伦教授谈了自己的理解:“所谓当代艺术,有以下几个共同点:有前卫性,有独创性,关注当下和社会现象、注重观念的表达。”他说,当代艺术保持学术思想的独立性、坚持艺术创作的批判性,促成了艺术领域的全面发展。


  “所以这次的展出绝不是大家印象中的一般意义上的画展,写实的油画、纯粹的风光摄影作品、传统的水墨字画在我们的展出上是看不到的。我们的定位很清晰,做的一定是当代艺术。”至于这些作品会不会让人“看不懂”?王新伦说,当代艺术其实是和“当下”紧密联系的,他们进行的无一不是具有社会共通性的精神探索。


  摄影展


  主创多为新锐艺术家


  “这次我们选中的摄影作品很多出自国内一批新锐艺术家之手,他们大多很年轻,有些才开始在业内崭露头角就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刚刚正式投入使用的凹凸影像基地是此次艺术节摄影作品的主展区,基地负责人、摄影展的策展人连芷平透露,将有20多位国内外的艺术家作品参展,其中除了摄影图片,一些和影像有关的多媒体装置艺术也将在展览期间亮相。


  和整个艺术节的基调相一致,“当代”同样是此次摄影展的关键词。“当代艺术的核心精神在于,它是有观点的,可能它不一定符合真善美的标准,但它一定是发出声音的、引发人思考的。”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拿到自由艺术硕士学位的连芷平本身也从事摄影,她对于国际、国内的当代摄影界有相当的关注。在此次参展艺术家名单中有不少让人欣喜的名字,比如北京的林志鹏,他的上一个展览由被称作“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亲自策展;储楚,曾经参加过巴黎蓬皮杜的艺术展;毕业于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的林舒,被评为“中国当代摄影新锐25人”之一,这次也应邀回到家乡展出。


  目前,各项展出正处于紧张的布展阶段。“这次展览只是一个开始。”拥有600平方米的展厅、200平方米影棚和当前最高端的专业级洗印输出设备,并承接影像后期制作、图书设计,连芷平说,今后凹凸影像基地将为更多具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策办展览。


  论 坛


  探讨当代艺术的“福建现象”


  “以‘厦门达达’那一批人为代表,从福建走出去的当代艺术家不在少数,他们中不乏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王新伦谈到,“闽籍艺术家”和“福建当代艺术现象”是非常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在这一次的当代艺术节上,“福建当代艺术现象论坛”也首次作为讨论的主题被提出来,成为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福建确实涌现出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策展人。最著名的蔡国强、黄永砯,已成为国际级的著名当代艺术家;范迪安、许江已是国内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邱志杰、陈文令、陈志光当下被艺术界力捧,还有许多闽籍青年艺术家活跃在国内外的各种展览中。留守在省内的一大批当代青年艺术家更是不可低估的艺术新军。


  这次的论坛特别邀请宋庄艺术促进会艺术总监、著名策展人、评论家杨卫进行学术主持,并有贾方舟、殷双喜等业内知名人士担任学术委员。王新伦说,厦门有好的艺术土壤,经过几年的树立打造,在这里形成地域性的文化品牌指日可待。


  【名词解释】


  位于银江?


  “厦门达达”


  “达达”一语属于借用。1916年,瑞士苏黎世一群诗人艺术家发起了达达主义运动,其影响波及整个欧洲文学艺术界。与任何其他流派都不同,达达主义的目的不是给文艺找出路,而是主张取消文学艺术。


  1986年的“厦门达达”系列活动,参加者包括黄永砯、林春、纪泰然、焦耀明、林嘉华、蔡立雄、俞晓刚、陈承宗等人,多为浙江美院、广州美院、福建师大艺术系和集美师专美术科毕业生。该活动最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9月底10月初举办的相当前卫的达达艺术展;一个是11月下旬实施的对展出作品的改装、毁坏和焚烧。厦门达达比欧洲达达晚了整整70年,然而它发生在中国,在中国当代艺术上,仍有首倡之功。出生于厦门的黄永砯也在日后逐渐成名,和徐冰、蔡国强、谷文达被一起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四大金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