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考察组到山东省济宁市考察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3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何戍中一行在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的陪同下,就申办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到济宁市考察。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会见了考察组一行。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民,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参加会见,市文物局孙美荣局长陪同考察。 
 
  会见时,孙守刚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何戍中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济宁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不仅孕育了蜚声中外的灿烂文化,而且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资源富集,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颜庙、孟府、孟庙、孟林、尼山孔庙、曾庙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境内还有大运河申遗重要节点南旺分水工程遗址,在最近的文物普查中又发现一大批文物点。济宁市文物分布广、数量多、品位高,许多古建筑、古遗址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济宁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在全省率先公布了《大运河(济宁段)遗产保护和申遗规划》,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的鲁故城整体保护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加强遗址保护,加大古建筑保护维修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对国家文物局长期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给予济宁的关心和厚爱表示感谢,并恳请国家文物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推动济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何戍中对济宁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对我市给予倾斜和支持。
  
  在上午举行的座谈会上,侯端敏向考察组介绍了济宁市关于申办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的有关情况。他说,济宁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胜地,是一个有着优越交通区位的开放门户,是一方有着良好资源禀赋的发展热土,是一座有着蓬勃发展活力的新兴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备的机构和成熟的工作机制、蓬勃发展的文化遗产事业、众多大型活动的成功经验、高效完备的服务设施,为济宁成为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申办主场城市不仅是一项光荣任务,更是一份重大责任。如果申办成功,济宁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民热情,筹划好系列活动,突出特色,提升水平,营造浓厚氛围,承办一届精彩纷呈的全国性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为全国文化遗产工作做出贡献。
  
  在济期间,国家文物局考察组还到市博物馆、汶上南旺分水工程遗址片区、嘉祥武氏祠进行了现场考察,对该市积极申办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的优势、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搞好文化遗产日活动讲了指导性意见。 (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