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西班牙馆:彪悍的创意不需要解释

  为什么西班牙馆想出了“竹编篮子”的外形创意?为什么馆里摆了个硕大的小孩塑像?为什么当弗拉明戈舞者起舞的时候,她的上方会降下来“人骨方阵”?在世博会西班牙馆馆长玛丽亚·蒂娜女士眼里,这些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她看来,艺术欣赏的最佳方式“是展示,而不是解释”


  西班牙大篮子:“竹藤版”鸟巢,建筑中的犀利哥


  “天然纤维材料是东西方都常见的全球化的传统工艺,所以,它将成为西班牙与中国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纽带。”西班牙馆的设计者塔格利亚布这样介绍道,“在西班牙国家馆的设计理念中颠覆了传统建筑的方盒子或容器形态,利用了类似篮子这种大型庭院式设计,便于游客在各个空间之间过渡与穿梭。”


  竹子,对中国人来讲太不陌生了。闭上眼想想任何一部武侠大片,跳入你脑海的画面肯定有章子怡和周润发缠斗在竹林之巅(《卧虎藏龙》),章子怡和金城武在竹林里躲过暗箭追击(《十面埋伏》),章子怡和葛优俯视在竹林里被干掉的蒙面人们(《夜宴》)……而作为建筑材料的竹子,我们却又不太熟悉。西班牙国家馆利用长达25000米的钢骨管支撑起8524块藤编板,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为游客营造出壮丽奇特的视觉效果。这种用条板状结构覆盖场馆外墙的设计,很像咱们北京奥运的国家体育场——鸟巢。而且西班牙馆的设计更轻便(竹子总比钢轻),造型更写意,一派犀利风范,将弗拉门戈的洒脱呈现得很漂亮。


  好的建筑不会被埋没。近日,西班牙馆就荣获了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大奖。能获得媒体、公众以及建筑界的专家和评论家的多方赞赏,这“竹藤版”鸟巢不一般。


  过去现在未来:你说看不懂?没非要你看懂啊!


  西班牙馆内陈列展品众多,但分类较散,只笼统地把3个展区概括为西班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观众一走进馆内,就身处左右两边墙均是屏幕的“走廊”,左侧有一个长梭子形的舞台,躺着一位弗拉明戈舞者。电闪雷鸣之后,整墙呈现出海浪拍击岩石的场景,舞者在天地洪荒之间起舞。在西班牙,弗拉明戈表现的多半是生活的苦难,因而第一个展区被定义为“过去”。


  第二个展区内,横竖放着10余个巨幅、长条的双面屏,以拼贴、动态的画面,传递西班牙现当代的生活片段―――一个个拥有白色、黄色、黑色皮肤的大家庭、普拉多美术馆收藏的名画、西班牙小点心“塔帕斯”等。从黑白到彩色的画面,不仅表示着时光流逝,也暗示着城市生活从简单到丰富。


  第三展区就是引爆观众眼球的big baby——小米的所在地。为了应景六一儿童节,小米还穿上了中式的肚兜,戴上了地主小帽。婴儿小米用西班牙语向观众问好:“Hola!(你好)”,寓意未来在孩子身上。


  作家出身的玛丽亚馆长表示:“我们会展示这些作品,但是不会去解释。因为艺术欣赏的特征,就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这才有趣而丰富。”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出了书的,曾在网络上火遍大江南北的英语老师罗胖子,他的名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鼓舞无数青年。其实艺术、创意、设计又何尝不是呢?精到妙处,水到渠成。彪悍的创意其实也不需要解释。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