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术大家田世光首个大型个人回顾展开幕此画展为北京画院“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2010年之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和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为开幕式共同剪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田世光先生代表作之一·海棠孔雀


  相关链接


  田世光花鸟画精品回顾展展讯


  在线展览(组图)  


  田世光先生简介


  2010年6月2日至21日,由北京画院组织策划的“丹青映艳——田世光花鸟画精品回顾展”在该院美术馆正式开幕。据介绍,这是迄今为止田世光(1916.10—1999.7)先生的首次大规模个人回顾展。展览精选了田世光先生在上世纪各个时期创作的艺术精品60多幅,汇聚了画家创作生涯中的多幅巨制,其中多幅为田世光先生代表作,还有部分作品为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展示。展览呈现了田世光艺术创作的整体风貌和上世纪我国工笔花鸟画发展成就。


  开幕式吸引了众多画坛名家、田世光先生的学生及美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据介绍,田先生的作品大都被当时的政府机构、外交宾馆等处收藏。为了让此次展览更加全面的呈现田世光先生艺术水准,北京画院与田世光家属通力合作,多方沟通协调展品的筛选与借调,并在展览中布置了数幅田世光山水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理解其对田世光花鸟画创作的积极影响。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田世光先生代表作之一·翠竹戴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田先生给了我们肯定答案:


  工笔画传统需要继承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上表示,田世光先生的作品越看越有价值,因为他经过历史的考验。但令人伤心的是,田先生只在建国前举办过一次画展,而此次画展则是田先生建国后举办的首次大规模的个人回顾展。田先生的作品每次看都有新意,这可能也是田先生作品的意愿,因为中国画是需要传承的,现在的工笔画发展的那么丰富,大家有无穷的追求,可有时候却忘记了我们的传统,田世光先生的作品,一直都那样亲切,因为田先生一直住在(海淀)六郎庄,他时刻感受自然,所以他画出的花鸟都是那样自然、真切,因为他踩着这块土地,同时他也继承了前辈大师和几千年文化的传统,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反观现在工笔画,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传统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意向、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照相机里不可能有的你自己对生活的传统感受。田先生对一直以来我们在反思是否能在传统上发现好东西的疑问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前人创造的传统是需要我们继承的。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展吸引了很多观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现场


  田先生的作品 精细入微 气势磅礴


  田世光是我国上个世纪著名的工笔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毕业于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又拜师国画大师张大千门下,曾任北京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他的作品中笔法较工致、设色亦明快,艺术风格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在继承了宋元画派双钩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的同时,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风貌,使得沉寂已久的工笔重彩花鸟画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呈现出新的面貌和风采。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田世光曾与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等中国画名家合作,共同创作巨幅国画《和平颂》作为对世界和平大会的献礼。并表示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事业的拥护。


  边创作边教授技法 深受学生爱戴


  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之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燕先生向记者介绍说,田先生在教授学生的时候认真负责,总是一边画一边详细讲解每一笔的画法,很多时候都是在创作过程中向学生演示中国画工笔技法,而这是学生学到精髓的最佳途径。田先生不仅亲自示范,而且还特别会讲解,当他讲完的时候总会问学生“我讲清楚了吗”而不是质问学生“你听懂了没有”,这充分显示出田先生谦逊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不像现在有些所谓的大师在教授学生绘画时,不仅摆谱而且也不再亲自示范技法,仅仅拿着印刷的教材给学生,完全不能显示出中国传统工笔绘画技法的精髓,传承谈何容易。


  田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职数十年,热心提携后辈,深受美院同仁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在他不断地努力下,为我国培养出众多杰出的工笔画画家,可以说,新中国工笔重彩的辉煌成就与田世光的名字是分不开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田世光先生代表作之一《海棠孔雀》局部图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观众争相拍照


  据介绍,此次画展是北京画院自主策划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进入2010年来的第三个专题展览。展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央文史馆研究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及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具体承办,展览将于2010年6月21日结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秋晚翠》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自从该系列展成功举办以来,已在业界内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张张二十世纪经典的美术作品在这里与公众见面;一位位逐渐被人们遗忘的美术大师重新被人们认识。在展览举办的同时,相关专家举办研讨会,分析艺术家绘画创作的规律,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针对当下美术创作各抒己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