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双年展呈现“距离之美”中国元素受关注

  悉尼双年展是澳大利亚当代艺术界的两年一度的盛事。日前,主题为“距离之美——动荡时期的生存赞歌”第17届悉尼双年展在悉尼开幕,组织者期待今年能打破前年40万人次参观人数的纪录。


  此次展览共邀请全球近160位艺术家参展及交流。“此次双年展的目的即在于,将不同的文化类型平等地在当代艺术舞台上展现,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分。”谈及展览的主题,双年展的艺术指导、国际策展人大卫·艾略特(David Elliot)说,“它既是指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距离很远。但更多的是指艺术,艺术如何作用以及如何与世界相连,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一旦有什么问题的话,人们很难拯救自身。”艾略特认为,对他来说,他更看重的是艺术的境况,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空间感,他们所赋予作品的人生体验,以及他们最终所呈现给观众的作品。这种距离感会有不同的质感,而这点很重要。


  据悉,此次展览共有9位华人艺术家参展,其中有些艺术家曾与艾略特长期合作过,包括蔡国强,孙原和彭禹组合。在谈到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时,艾略特表示,过去五年中国艺术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说仅是一种“泡沫”现象。他认为,他们试图以传统的中国元素、中国历史为基础,结合当代全球的社会现实,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正是这种本土与全球元素之间的碰撞产生了众多高质量的中国艺术作品。


  蔡国强给悉尼双年展览带去了令观众感到震撼的作品《不合时宜:舞台一》。这件作品模仿一辆爆炸的汽车在空中翻腾的过程,以突破时空限制的手法阐述了现实与梦幻、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困惑。


  中国艺术家沈少民在悉尼双年展上展出了两件“批判性”作品。在悉尼当代艺术馆,他的永未完成的《盆景》系列新作,不仅揭示了盆景的制作过程,而且浓缩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近乎虐待的做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