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自家的作品外人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国通”——前瑞士驻华大使、著名收藏家乌利·希客先生周四晚再度现身798艺术区,并主持颁发了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 (CCAA)。该奖项由他本人于1997年创办,“专门授予那些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优异才华的中国艺术家及艺术评论人,以表彰他们杰出的创作和评论,并力争使更大范围的公众了解并欣赏到中国当代艺术为中国当代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由五位国内外知名策展人及评论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同时发布公告,将今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奖”授予了以下三位艺术家。包括最佳艺术家:段建宇;最佳年轻艺术家:孙逊;终生成就奖:张培力。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各种评奖活动以及如出一辙的艺术榜单不同,CCAA的评奖结果呈现出评委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完全不同的趣味和另一种判断结果。比如对段建宇,这位在圈中缺乏曝光率的“非著名”艺术家,评审小组给出的获奖理由中充满溢美之辞:她的绘画和装置作品都高度个人化,她绘画性的语言和内容,表现出了与全球性话语在艺术和生命之间的关联,既具有高度人工化,又有深层的真实。段建宇为她的艺术家同事尤其是女性,那些想要寻求独特的敏感和想像的人,传达了一面镜子。而对孙逊的获奖,评委团成员则直接表示说,他的作品反抗了“新媒体的独裁”。


  希客表示,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奖”带来的讨论,能够权衡和丰富中国艺术市场的话题。全世界年轻一代的艺术力量依赖于进一步的解放以及与艺术市场(无论是当地的还是国际的艺术市场)的控制力保持距离。


  同时来自“中国当代艺术奖”的另一个隐含的信息,还在于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统建立的缺失。希客以自己的收藏举例说,“我采用的是一种机构式的收藏方式。并非所有藏品都是我个人喜欢的,但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就会去收藏——这样我的收藏系统就并不是个人品位的展示,而带有文献的色彩,以及最重要的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生产机制的作品。”希客向记者的叙述,语气平静但非常自信。也许,历史导致了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作没有留在中国的美术馆的机构收藏体系中,却留在了中国以外的地方——这也导致了至今艺术界对“话语权”的争执。然而,在鲜活的中国当代的艺术史创作中,什么是该留下的?是市场还是市场以外的价值判断?“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的颁发再次给人们做出了有关标准的提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