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第六讲:到农村去——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可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讲人:方旭东

时间:2010年5月30日(周日)下午3点至5点

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活动查询及预约:+86(0)5978 9530

主办单位: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

讲座简介:

讲座探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这种生活方式由若干要素构成:农村(而非城市)、落户(而非暂居)、群居(而非独处)、相当程度的食物自给。这种新生活方式的设想源于如下考量: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局势,缓解碳排放成为当务之急,而都市及其蘖生的生活方式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症候,文明过度造成的全面异化,都市人的无根感以及永恒的“乡愁”,凡此种种,都使农村成为诱惑与召唤。晚近几十年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失范引起的“黑心食品”泛滥,也使得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成为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历史上存在过的以下实践可以为这种新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作为社会改良实验地(如日本新村运动),作为出世宗教团体(如希腊圣山),作为无政府艺术家联合体(如圆明园画家村),作为导师及其门徒的聚落(如Von Wright流水山庄),作为在世修道团体(如中国明代书院)。要使这种新生活方式付诸实现,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诸如经济来源,内部治理以及外部协调。作为对策,英国Schumacher 学院提供了一个现成模式:素食、有机农业、共同劳动;而拟议中的“碧山计划”将探索一条新路,它尝试将灵修、传统手工艺的恢复与开发、艺术设计、住民与“香客”并存作为主要方案。

I. 关键词

1.1 农村

1.2 定居

1.3 群体

1.4食物自给

II. 原因

2.1全球气候变化(GCC)

2.2缓解碳排放

2.3城市化与城市症候

2.4文明及其异化

2.5人类怀乡病

2.6 中国人生活质量(QL)报告

III. 实施

3.1 人类是群居动物

3.1.1 反例:梭罗、鲁滨逊漂流记

3.1.2 鸟兽不可与同群(孔子)

3.2 历史

3.2.1作为社会改良实验地:以日本新村运动为例

3.2.2 作为出世宗教团体:以希腊圣山为例

3.2.3 作为无政府艺术家联合体:以圆明园画家村为例

3.2.4 作为导师及其门徒的聚落:以Von Wright流水山庄为例

3.2.5 作为在世修道团体:以中国明代书院为例

3.3 问题

3.3.1 经济来源(自给与外援)

3.3.2 内部政治(自治与强制)

3.3.3 环境协调(土著与访客)

3.4 对策

3.4.1 素食、有机农业、共同劳动:以英国Schumacher College为例

3.4.2 灵修、传统手工艺、设计、艺术、“香客”:一种新形式的探索(碧山计划)

主讲人简介:

方旭东,哲学博士,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和应用伦理,有著、译多种出版物。1993-1994年在日本文化研修,2006-200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2009-201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研究。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与投资》与《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从2010年3月开始正式启动的学术讲座和对话系列,定期邀请活跃于艺术、文化和思想界前沿的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作家、导演、建筑师、学者、理论家和哲学家举办讲座,从他们的专业、研究领域和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发表主题演讲或者进行对话。

“视角”取自西方哲学理论中的“视角主义”,对这一理论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主体的知识不可避免地是片面的,它受到个体据以进行观察的视角的限制;另一种认为,视角主义是相对主义的一种形式,认为只有存在着对某种类型的创造物或某一社会而言的真理,而没有真理本身这类东西,视角主义关注(有局限的)意识、(不公正的)价值判断、关注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它是创造性的、批判性的。两种解释本质上并不矛盾,只是消极与积极之分。显然,在尼采“上帝已死”的宣判之后,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而勇敢地担当起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解释。

在此出发点上,“视角”学术系列讲座希冀通过汇集多方面有严肃性的学术态度、立场和深度的演讲、讨论、观念和声音,培养和塑造一个有批判性态度的观众群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艺术中心和杂志通过共同举办这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和论坛担负和实践着持续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责任。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由夏季风担任总策划,左靖、卢迎华和董冰峰任执行策划。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