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方孝孺设计修建发角楼被拆? 文物办:是大修

 

老楼中一半以上的构件,经过处理后,会放回原来位置。陶玉其/摄

 

    明代学者方孝孺曾在前童古镇教书。这期间,他设计建造了三座发角楼。所谓“发角楼”,就是楼顶有四个檐角翘起,和凉亭顶相似。

    这三座楼中的两座,已倒塌重建。西面的一座发角楼是唯一幸存下来的原物。

    但如今,它也成为一堆零件,寂寞地躺在发角楼边的童氏祠堂里。

    昨天,望着这堆废墟,67岁的童铁策喃喃自语:“这么多年都没事,想不到现在成这样了。”

    童铁策热心当地文保事业,他和镇上其他十七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称“业余文保员”,几年前还曾在发角楼开会,商讨这幢老楼的保护工作。

    一周前,他听说“发角楼被拆毁了”,急了。      

    发角楼老化严重

    文保专家认为,不大修就可能坍塌


    昨天中午,发角楼原址已搭起了新的木头架构,周围满是破碎的瓦片。

    旁边的童氏祠堂里,堆满了斗拱、顶梁、木头柱子,这些都是从旧楼上拆下来的构件。昨天,宁海新闻网文峰论坛上,前童镇政府发表声明:发角楼不是被拆,是进行大规模的修复重建。

    这份声明说:发角楼老化严重,有的支撑柱从上到下裂成了4根,有些房梁已经瘫垮,严重威胁到发角楼和游客的安全——曾有游客在楼梯上踩空,差点摔下楼梯。因此想要对它进行整修。

    “去年我们去现场勘察的时候,发角楼的情况确实不大好,文保专家认为,再不大修,就会面临坍塌的危险。”宁海县文物办主任张常明说。     

    老楼中一半以上的零件

    经过处理后,会放回原来位置


    负责维修项目的前童镇副镇长王伟强说,大修后,八角楼外观风貌将和原来保持一致。老楼中50%以上的零件,经过处理后,会放回原来位置。大修后的八角楼外观风貌将和原来保持一致。

    王伟强说,发角楼的修缮项目去年年底启动,他们请来宁海县文物办和宁波市文保所专家全程参与修缮。动工前还曾征求过前童镇5个村落村干部的意见。

    张常明说,发角楼修缮的规划方案、图纸,镇政府都听取了文物办的意见,施工过程中,文物办也多次派文保员去现场监督指导。对于童铁策听说的“发角楼被毁”,张常明解释,这看起来是拆除重建,在古建筑维修领域里,叫“落梁大修”,是一种很常见的古建筑维修方法。      

    几十年来

    前童百姓都在保护古楼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隔一两年,村民都会自己筹钱,对发角楼进行修缮。

    参与发角楼修缮工作的童荣垚,就是一名热心的民间人士,他说,发角楼残缺不全,破坏严重,其内部已岌岌可危。

    童铁策说,得知“发角楼被拆”,他好几个晚上没睡过好觉。向文物办和前童镇旅游开发委反映情况,也没得到详细解释。

    昨天晚上,记者致电童铁策,对他说了发角楼修缮的事,童铁策放心了:“如果真的是大修,保留一些古构件,是为了更好保护发角楼,我怎么会不同意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