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王晓文谈石鲁巨制《山区修梯田》
下为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为石鲁巨制《山区修梯田》撰文:
石鲁《山区修梯田》相关事考
刘曦林
一幅目前所知石鲁最大的山水画【1】,2007年8月展出于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于无尽处笔生花——石鲁艺术大展”,颇令人注目,宛如文物般闪亮出场;同时又以整版篇幅印入《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的时代与艺术》【2】一书第122页,被史论家看重。
此画作于1958年,系旧裱,因当年曾参加展览而裱为轴画(石鲁之画未参展者一般不裱轴)。今查1968年6月1日石鲁在“文革”期间所写《个人自传》,记曰:“1958年(39岁)去商雒(洛)收集创作材料,回来组织山区生活画展。”【3】这是目前所知与此画最贴近的事件记录。据有关资料记载,石鲁同年还曾赴陕南镇巴写生,与赵望云、方济众到汉中、西乡一带深入生活【4】。“他们刚入山中,听说社员们正在改田造地,向荒山要粮,便顾不得旅途劳累,冒着凛冽的寒风,上山和社员们一起参加夜战。” 【5】此为与该画最为接近的生活来源。是年,“还去陕北收集创作材料,回来准备写《共产党人》(按:即《刘志丹》)电影剧本,因提纲经省委讨论未通过而停止写作计划。同年,还组织墙画运动。”【6】笔者又见“文革”期间一揭发材料称:1958年,石鲁“更加疯狂地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要协会干部订所谓‘提高计划’,临古帖、读古诗、画古画,大搞关门提高。” 【7】这就是1958年的石鲁,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上上下下“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的岁月里,他也真忙。39岁的石鲁,仿佛以大跃进的姿态,以空前的革命热情深入生活、积极创作,又会同是年年底成立的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画家,以“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为纲领,步入艺术创作盛期,也引领长安画家创造了新中国画的新篇章。石鲁在总结1958年以后陕西省美术的宝贵成果时认为,此期所创造之新中国画“对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有了崭新的表现。”【8】以上为《山区修梯田》产生的生活依据和文化背景。
石鲁于中国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走兽诸种题材,且天才卓荦,悟性极好。其山水画,早年曾于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奠定临摹基础,又有融合中、西绘画自创新格之想。其后因赴延安从事版画等革命文艺而中断。至1950年代恢复,初参西法明暗塑形之理法,以生活、大自然为“第一需要”,复重视民族艺术之美学特征和学养修行,强化传统笔墨意蕴,并创表现黄土高原新法,逐渐由写实转入写意,吞吐北国雄强气势,堪称当代中国画坛推陈出新的一曲高腔。1961年,“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作品展”震惊画坛,被誉为“长安画派”。自此,由赵望云为奠基人,石鲁为理论旗手的长安画派,与傅抱石为核心的江苏画派(又称新金陵画派),与写生山水著称的李可染,岭南画派第二代山水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携手称雄新中国山水画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画已绝少各种皴法程式之古法,绝少古人隐逸畅神烟云供养之古意,出现了亲近人生、贴近自然之写生山水,又由于从属于政治的要求,出现了生产建设图景山水、革命圣地景仰山水。这些从属于时代的新情新意山水,或缘写生而具写实主义特色,或因理想富浪漫想象情怀,技法上亦有重写实或重色彩的变革,形成了新山水画的新传统。石鲁于此三类山水都有佳作,而《山区修梯田》是典型的生产建设图景山水精品。这种山水往往与人物的生产活动共一纸,以体现彼时的时代精神,其背后则是被夸大了的“人定胜天”哲学。石鲁当年不可能不受到那个时代的感召,前述《石鲁传》中那段入山之始就和社员们一起参加夜战的记述正是激情石鲁的表现。但他彼时又表示过对“大跃进”的担忧【9】,而且当时的画风正处在写实走向深入的阶段。所以《山区修梯田》仿佛只是如实地记录了农民在高山坡上开荒造田的场面,甚至于远避了文人画的主观抒发特色连题跋也没有。而其满密的画面着意塑造的却是土石相间的秦岭一带山峦复杂的层次结构和折转、虚实关系,罗峰列嶂、岩壑流泉尽得其法,极具高远山水之气势,已较此前作品明显地呈现出传统笔墨功力的飞跃进步。当然,特别富有艺术构思技巧的石鲁,当他强调了山岭高峻的气势时,已经间接地表现了这造田运动的艰苦性和浪漫性,当他敷施了大片浓重的赭石时,亦寓意了目前这新梯田的荒漠,当他在画面右侧着意描绘了数叠瀑布时,是否也预示了这新田地必有收获的可能性呢?正因为如此,此画因其精谨和深入已达其写实阶段之高峰,又因其构思的巧妙成为他向浪漫写意阶段转换的节点。正因为有此积累,次年的石鲁方以《转战陕北》等一批新作实现了向写意型山水、人物画的重大突破。因此,《山区修梯田》既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石鲁艺术里程上的代表作,而属于长安画派,属于新中国美术史。
注释:
【1】 目前所知石鲁所画最大的作品为1964年所作之革命历史画《东渡》,其尺幅为500厘米×300厘米,惜此画已佚;目前存世大画为《转战陕北》,尺幅为208厘米×208厘米,亦系革命历史画,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山区修梯田》为245厘米×108.5厘米,虽有人物,但以山水为主,故称其山水画中最大。
【2】 此书即展览图录,由广东美术馆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3】【6】 《个人自传》手稿,末署:“石鲁六八·六·一”。引文见:《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第350页,广东美术馆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4】 《赵望云自述》曰:“一九五八年五、六月,我和石鲁、方济众到陕南汉中、西乡一带深入生活。”程征编《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第179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5】 张毅:《石鲁传》第227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7】 陕西美协文革“挖黑线”战斗队1967年12月1日油印材料:《打倒西北地区美术界的黑盖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石鲁》。
【8】 石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攀登无产阶级艺术的高峰》,《美术》1960年4月号。
【9】 1958年,作家李建彤与石鲁同去商洛,见乡村穷困状况,李建彤说:“陕西解放快十年了,山区生活还没变。”石鲁说:“本来前几年好转了,这一跃进,怕又要退下来。”说完,他有点后悔,一眨眼,笑起来:“你是个瞎子,看不到跃进的大好形势!”据李建彤《永不消失——忆石鲁同志》,载美协陕西分会《美术通讯》增刊《纪念卓越的人民美术家石鲁逝世三周年回忆文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