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钵式炉上读二十四孝图

这是一只康熙青花钵式炉,高13厘米,口径19厘米,炉敛口,腹扁圆,炉底有三个乳钉状足,底心无釉露胎,腹部上下两层各有12个开光,绘二十四孝图。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德行,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道。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孔子的学说把它看作是仁的根本,“仁者爱人”,连对自己恩情最大的父母长辈都不尊重的人,当然也不可能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不可能成为良好的社会成员。
元代郭居敬编录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这二十四孝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郭巨埋儿、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和弃官寻母。我们按钵式炉上的纹饰择其几则与大家同赏。
芦衣顺母。春秋时期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发狠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生儿子。
扇枕温衾。这是东汉江夏安陆人黄香的故事,他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黄香成了博爱仁心的天下楷模。
拾葚异器。这是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蔡顺的故事,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作乱,又遇饥荒,米珠薪桂,只得拾桑葚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很奇怪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是熟透了的,供我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青花钵式炉上画的24孝,都应该是我们千秋万代学习的典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