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山水画现身 30件藏品很有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21日上午9点,广元古玩交易会在广元隆重开幕。22日,河南卫视《华豫之门·走进广元》大型鉴宝活动举行,来自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的近700位藏友,带着2000余件宝物齐聚广元。鉴宝现场惊喜连连,疑似齐白石山水画、辽金时期贵族金头饰等珍稀文物现身鉴宝现场。经专家鉴定,有30件藏品很有价值。


  满怀期待2000余件“宝贝”亮相


  5月22日,广元电业局广场被收藏者和市民挤了个满满当当。近700名藏友带来的2000余件“宝贝”引得大家驻足流连。


  家住老城的谢蓉早早就报了名,“我搞收藏只有几年时间。玉器、钱币、杂项都收藏。”家住东坝的吴萍怀抱一个精美的长条木盒,她带来“传家宝”———一方砚台,想请专家鉴定一下价值。


  “收藏是一种雅趣,是我的业余爱好。”德阳市中江县的何力榜带来了一个瓷壶和一个香炉。


  神州收藏网VIP会员、玉器杂项鉴定专家古月轩专程从成都赶来,带来一件金镶玉珠宝配,想与全国收藏界重量级专家交流切磋。


  惊喜连连30件藏品很有价值


  鉴宝现场,国内收藏界重量级专家手拿放大镜,气定神闲、一锤定音。一件件瓷器、玉器、青铜器、字画藏品从专家们眼前、手底一一“筛”过。


  什邡市的藏友刘盛贵带来的辽金时期贵族金头饰获得现场专家的一致认可,另有紫砂壶、挂画、青花瓷等十多件藏品也都被一一确认为真品。“我向来只收真东西,不收假东西。”刘盛贵骄傲地说。


  “这是真的,就是锈大了点。”中国青铜研究会会长、著名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在手里转着一个战国时期的春秋鼎。“这是青川出土的。”持宝者、广元市收藏协会副会长贾红丁介绍。他还带了一面铜镜,年代有点拿不准,此次来就是想请专家断个代。


  据统计,在2000余件藏品中,经专家鉴定,有30件藏品很有价值。


´,´

  专家提醒理性收藏很重要


  “当代工艺品。”“这都不好,仿制品。”“民间小窑的,粗制滥造。”……这些是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在鉴宝现场说得最多的话。


  “这把玉刀在哪买的?说实话。”专家王育成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着,“仿品,感觉不太好。你是在市场上买的?以后不要再到市场上去买了,都是这一类。”


  “看,这边来了好多‘大家伙’!”广元的安先生颇有气魄,帮老板一口气带来青铜器、瓷器、玉器林林总总60多件,鉴定后多为仿品。安先生倒是不泄气:“今天来就是想请专家辨个真假,学学经验。”


  “期待有好东西出现。”书画鉴定专家、多家艺术品经营机构首席顾问黄鼎说,总体来看,赝品太多,真品很少,比较粗糙。


  “不要照书上的图买东西,书上介绍的都是国宝,哪有那么容易买到,上当的情况更多。”中国青铜研究会会长、著名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建议藏友多学习,多看实物,少听别人讲故事。


  “盛世收藏。”广元市收藏协会会长任亚刚认为,此次活动参加者很踊跃,反映出广元市民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正在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同时,他提醒普通收藏者,心态一定要好,无论真假,多享受收藏的过程,这是一种乐趣;收藏无门槛,但要选择收藏重心,谨慎入市;注重学习,注重积累,理性投入。


  珍品点击


  齐白石山水画


  著名画家齐白石专长花鸟,他的山水画并不多见。成都藏友彭先生带来一幅齐白石山水画,创作于1892年。书画鉴定专家黄鼎说,这幅画的画风及书法艺术都有着齐白石的影子,但他还无法完全确定其真伪,还需进一步鉴定;若确为真品,这将是迄今发现的齐白石最早的一幅山水画。


  贵族金头饰


  什邡藏友刘盛贵带来的纯金头饰,做工精细,造型别致,从纹路来看,是辽金时期地位比较高的贵族女性头饰,是权力的象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收藏价值及研究价值。


  贵族马鞍、马镫


  年过八旬、来自兰州的杨老先生带来的藏品让在场的专家眼前一亮:金黄色的马鞍、马镫象征着古代贵族尊贵的地位,鲨鱼皮做的坐垫保存完好。


  现场花絮


  喜剧原创书画也来鉴定


  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苏福已经头发花白了。22日,他带着自己创作的2008幅字画、一块奇石还有两件自己雕刻的根雕从重庆出发来到广元。“老先生,您这个是赝品。”书画鉴定专家黄鼎说。“不,这不是假的,这是我原创的。”苏福的回答让现场的藏友笑了起来,原来,这些书画是苏福自己创作的。由于专家不为个人创作做鉴定,苏福只得退掉了鉴宝票。


  悲剧106个钱币全是假的


  鉴宝现场,一位来自陕西的老先生带来了106个钱币,经专家鉴定无一真品。另有一广元藏友带来了四十多件物品,其中已经鉴定的三十多件物品也无一是真品。


  据了解,本次鉴宝现场出现的“假货”多为玉器、瓷器类,另外还有部分钱币和青铜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