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惊现孙吴遗迹 南京圈定七地下文物埋藏区

 

    收藏爱好者王世清喜欢早起锻炼,几天前的一个早上,他到国防园晨练,在清凉山上,一堆奇怪的碎砖碎瓦引起了他的注意。王世清对文物古董比较精通。仔细一看,他大吃一惊:发现碎砖碎瓦的地方,可能是一处六朝建筑遗迹!

    晨练发现“碎砖烂瓦”

    王世清平日里喜欢收藏陶瓷、字画,没事就往朝天宫和南艺后街的古玩市场跑跑。每天早上,他都起得特别早,除了晨练,他还常到朝天宫的旧货“鬼市”或者建筑工地上跑跑,看看能不能“撞”到什么宝贝。

    几天前的那个早上,他到了国防园,这里的小山坡其实就是清凉山的一部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辟的虎踞北路把清凉山分成了两半。王世清听人说,国防园里的清凉山山地空气特别好,他特地跑过来看看。

    顺着盘山公路爬上山,在快接近清凉山北坡顶峰100多米的地方,王世清发现了一条小沟,沟里布满了“碎砖烂瓦”。旁边晨练的人告诉王世清,这条小沟,是几天前一个单位在这里施工时留下来的,碎砖碎瓦铺了有几十米长,有几百块之多。对文物有特殊敏感的王世清顿时觉得,这堆碎砖烂瓦“不简单”,有来头。

    蹲下来,捡起一块,拂去上面的红土,王世清惊讶地发现,碎砖上有着特殊的花纹。再仔细看,王世清发现,这里的碎砖碎瓦上几乎都有花纹。

    这些碎瓦很有来头

    “这些瓦片、砖头上的花纹多种多样,有方框套着方框的‘回’形花纹,中间有两个乳钉;有网格花纹;有像树叶一样的花纹,还有一块砖头上有铜钱花纹,写着‘五铢’两个字!”五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始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通行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高祖时期停止使用,“五铢”二字似乎暗示着这些碎砖碎瓦的年龄。另外,王世清在现场还发现了大量残碎的古代筒瓦。

    王世清意识到,这里应该是一处古代建筑遗址,而这些碎砖碎瓦,就是那座古代建筑遗留下来的。通过查阅文物资料,王世清发现,这些花纹为六朝建筑构件上常常使用的。他知道,南京还没有发现过六朝建筑遗迹,难道碎砖碎瓦的下面掩埋着一座六朝建筑遗址?“我估计下面应该还有墙基、木柱。普通民居和官署建筑不可能建在清凉山上,我认为,很可能是六朝时期的一座佛寺!”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些碎砖碎瓦大都暴露在地上,有的则浅埋在地表下,可见,这是施工单位挖沟回填后形成的。地下究竟有什么?谁都说不清楚。

    极其重要的东吴遗存

    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员经过勘察后,肯定了王世清的发现。这位专业人士给出的看法是:这个地下应该有一处建筑遗迹,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这个建筑上的瓦。从碎砖、碎瓦的外形、花纹上判断,它们“来自”六朝的孙吴时代,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时间了。王先生的这个发现,对于研究南京的六朝城市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研究员则用“非常重要”四个字来形容这处六朝遗迹,他说,博物馆考古队将对这处遗址作进一步的勘测。

    据记者了解,六朝时期,清凉山所在的地方属于石头城区域,面对长江,担负重要的军事防御任务。因此,这一堆碎砖碎瓦下,藏着一座军事设施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来看看我们脚下有哪些宝物

 

 

地下文物分布示意图。刘鹏/制图

 

    在南京,一个锹头下去,也许就能带出一些宝物上来,这是文物界对丰富的南京地下文物的一个形象说法。市民王世清在清凉山上晨练,随便一逛,就发现了六朝孙吴时期的建筑构件,也印证着这个说法“此言非虚”。

    那么,不同时代的地下文物区在南京是怎样分布的呢?南京市文物局已经圈定了七处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并向社会公布。我们脚下有哪朝哪代的宝物,记者对其做了一番简单解析。

     1、汤山史前遗址区;薛城史前遗址区。

    解析:1993年3月至4月,汤山葫芦洞中相继发现了南京人一号颅骨与二号颅骨化石。据测定在距今35万年左右。与“北京人”年代相当。

    薛城古文化遗址是南京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新时期文化遗址,位于高淳县薛城乡,遗址文化堆积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氏族墓地,距今约5500-6000年;下层距今约6000-6300年。

     2、石头城遗址区。

    解析:石头城是六朝城防遗址,是六朝都城建康城外最大、最重要的城池,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始筑石头城。六朝时代,石头城一直是都城建康的门户。

     3、明代宫城及御道区;六朝宫城及御道区;南唐宫城及御道区。

    解析:南京是十朝都会、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分别在此建都,留下了三个主要的皇宫宫城和御道区。这三个宫城御道区互相并不重叠。

     4、内秦淮河两岸十朝遗存区。

    解析:历史上,秦淮河两岸都是达官显宦的居住区和城市贫民的商贸区,地下叠加着历朝历代的建筑、官署、市街。

     5、六朝陵墓区。

    解析:1964年5月,南京博物院在富贵山发掘了一座东晋大墓,经初步判断为帝陵,有学者认为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冲平陵,有学者认为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休平陵或者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隆平陵。

     6、幕府山古墓葬群区。

    解析:幕府山、郭家山一带六朝古墓众多。幕府山一带发现过东晋名将温峤墓及其衣冠冢,幕府山西南麓象山发现过东晋尚书王彬家族墓;幕府山西侧老虎山南麓发现过东晋左光禄大夫颜含后裔的家族墓地;栖霞区仙鹤观发现过东晋侍中高崧家族墓。

    雨花台古墓葬群区。

    解析: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雨花台区长岗村发现过一片六朝墓地,其中五号墓被确定为东吴晚期墓。雨花台东北侧戚家山发现过东晋豫章内使谢鲲家族墓地。另外,明代大将李杰墓、明代开国功臣邓愈墓、明开国大将俞通海家族墓、明代平羌将军宋晟墓、浡泥国王墓等也在雨花台古墓葬群区的范围内。

    铁心桥古墓葬群区;西善桥古墓葬群区。

    解析:铁心桥大定坊村司家山发现过东晋镇西将军谢攸家族墓地。西善桥太岗寺宫山北麓发现过南朝大墓,出土国宝级文物“竹林七贤砖刻壁画”。

     7、明代功臣墓葬区。

    解析:钟山北麓明代宫城墓葬拱卫着朱元璋的明孝陵,这个墓葬区有常遇春墓、康茂才墓、吴良吴祯墓、李文忠墓、徐达及其家族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