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雕珍品亮相古天一2010春拍精品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初“冶亭”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重317.2g 高10.5cm 口径13cm


  日前,北京古天一2010年春季拍卖会精品展在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80号的紫微堂艺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展出了“心有灵犀”、“茗韵香云”和“清供珍玩”专场拍卖中二十余件犀角雕、紫砂壶等艺术精品。


  据了解,此次古天一“心有灵犀”犀角雕专场将有15件拍品,以明代及清初作品居多。拍品均品相完好,角质优良,雕刻艺术水准较高,可以看出在甄选过程中的专业水准和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


  此次精品展上展出的一件清初“冶亭”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重317.2g, 高10.5cm,口径13cm。此杯所雕题材为贵族家庭的庭院生活场景,外壁边缘雕山水松树,细微的松针将松树表现得极为写实,松枝蔓延杯口显示出山的陡峭,山下奇石错落,溪水潺湲;下方雕刻题材为品香图,描绘了童子陪同长须老者悠然品香的情景,意境深远,令人回味,这种意境的雕刻手法表现在犀角杯上是不多见的。


  此杯外体雕刻纹饰表现出跌宕起伏的感觉,这来源于作者自身的艺术表现情绪,同时源于这只角的内部结构。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只角的内部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再辅以充分的驾驭能力,进而创造出这件作品,可以想见作者的认识、驾驭能力,以及对品相完美的追求是何等的高深,绝对堪称大师级的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鸣远制 紫砂壶


  另据了解,此次古天一茗韵香云专场上拍的紫砂壶主要为明末清初时期制作,主要来源于欧洲。目前根据专业统计,完整的明末清初紫砂壶全世界的存量极为有限。许多存世的这一时期的作品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明末清初时期,荷兰、英国等国家开始进口中国的茶叶,也带去了中国的茶具。到了乾隆中期,他们发展出了以英国为基调的饮茶文化,从此之后就没有再进口中国紫砂壶,但他们并没有使用早期从中国买来的紫砂壶,而是当做艺术品摆在陈设架上。由于没有经过过多的战争,以及他们对艺术的尊重和对东方文化的崇拜,于是把这批壶完全保留下来,给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紫砂壶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实物。


  陈鸣远制作的紫砂艺术品一直是业内藏家心仪的对象,其富有创新意识的做工多为世人所青睐,当时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誉。此次推出的“陈鸣远制”款紫砂壶,壶底刻有“陈鸣远制”四字篆书款。


  陈鸣远的追求使其所作器物大都具有超前性和实验性。民国时有一些商家和艺术家结合伪造了大量陈鸣远款的作品,所以在紫砂史上形成了非常特殊的现象,大部分陈鸣远著名的紫砂作品藏在博物馆里,而相当一部分为民国所仿。民国仿制的这些壶造型过于花俏,制作过于细腻,而谨小慎微等等这些细节,都明显不符合陈鸣远生活时代紫砂器制作的基本风格。这把壶大器浑然天成,制作手法纯熟,用砂料非常独特,各个细节都符合清初制壶的特征,又有了新的个性化追求,可视为陈鸣远的真迹标准器。


  此次上拍的还有一件陈仲美制紫砂鹿形尊 。陈仲美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原在景德镇制瓷,后到宜兴制陶。陈仲美的紫砂作品,别具一格,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着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叠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庄严慈悯,神采欲生。”


  这件陈仲美制紫砂鹿形尊造型极为生动,鹿角扶于尊颈,尊呈一鹿跪卧于地面形态,宝光内敛,底部刻“陈仲美制”款,尊阔口,口内颈部与鹿身结合处较为粗犷,为明晚期制壶特征,刻画鼻嘴等细节处刀法简练,似乎一带而过,却表现出了隐隐若现的轮廓,整体抽象中又表现得极为具象与生动,着实令人惊叹。陈仲美“好配壶土”,是紫砂调砂的先驱,他调制的砂制作的紫砂壶较为古雅。此尊泥色古雅沉着,而细微处却呈现出绿、红、黄等色,古艳动人,充分体现了陈仲美高超独特的调砂技艺。


  据悉,古天一2010年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