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汉斯”:我们只求和艺术在一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称“小汉斯”的汉斯-尤而里奇?奥布里斯特是当今国际当代艺术界最风头的人物。在2009年英国《Art Review》杂志的“TOP100”排名中荣获第一名,堪称“艺术教父”。在他出任伦敦蛇形画廊的展览总监之前,曾和侯瀚如合作策划过包括“移动的城市”等在内的90多场展览,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作为快乐单身汉的他额头光滑似球面,睿智、沉稳、诙谐,采访技巧和风格让人叹服。2009年深港建筑双城双年展期间,他和著名建筑设计师库哈斯联手的马拉松采访特别引人关注。活动间隙笔者伺机采访了这位以机敏、善辩见长的国际策展人。


  时 间:2009年12月22 日 21:00


  地 点:中国 深圳 政府广场


  人物:汉斯·尤而里奇·奥布里斯特(国际著名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以下称HUO)


  记者:徐亮、付宁宁(以下称World Art)


  翻译整理:张芳


  World Art:你好,汉斯-尤而里奇?奥布里斯特先生,我很荣幸借这次机会采访你。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Art Review》10月刊发布的100强排行榜, 您如何看待这个榜单?


  HUO:要想回答你关于榜单的这个问题,我经常会想到欧里波、瑞芒德?昆诺和乔治斯?皮瑞克。欧里波是一个长期从事文学研究中创新新规则的实验室。弗郎左瓦?里那斯是这个思想的主要倡导者,他强调潜能(尽管他更喜欢实验这个词)的重要性,潜能的意思是发现至今还未做过但可能实现的事情。为了回答你艺术界权力榜单的问题,我想明确的是只有艺术才拥有权力。作为策划人,我希望我是一个用具,通过我,一些项目可以实施,而艺术永远是艺术界的中心。引用吉尔伯特和乔治的精彩的话语:“我们只求和艺术在一起”。


  WORLD ART:您认为中国、日韩、印度当代艺术的未来怎样?


  HUO:我很乐观。作为一个策展人,我不能去预言艺术的未来。我一直也通过和艺术家进行对话来讨论艺术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项目中,我问很多艺术家这个问题,“艺术的未来是什么?” 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很深刻的思考和讨论。


  WORLD ART:你如何看待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HUO:我认为如果我们去创造未来,那未来总是会与过去截然不同,所以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协商的关系。但是我不这样看。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结束。我们从历史中获知很多经验知识,如果我们对历史缺少足够的反思,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策展人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并推出一些让人们能够记住的艺术家。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的工作就是一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谈判和对峙。


  WORLD ART:你怎样评价徐冰、谷文达、蔡国强、黄永砯?


  HUO: 1991年黄永砯曾经是我的邻居,1991年我在自己家的厨房中策划了第一个展览,我邀请了很多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因此我也获得了卡地亚基金会的邀请,在巴黎做了三个月的驻留策展人,在此期间黄永砯就是我的邻居。他是我最早接触并有深入了解的中国艺术家。我认为他是一个二十至二十一世纪非常有远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又认识了陈箴、严培明、候翰如和费大为。因此巴黎是我开始了解中国的源起,在这里我也认识了蔡国强,我们一起也做过很多展览项目。这些艺术家很多都参加了我和候翰如策划的“移动的城市”展览。


  WORLD ART: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世界中的作用?


  HUO: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令人惊奇和有趣的事情发生。在九十年代,郑国谷、杨福东这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出现了多种形式。张培力是他们那代人中创作影像艺术的先锋,他也参加了“移动的城市”的展览,同时也参加了我2006年参与策划的 “中国发电站”,这个展览是由画廊和美术馆共同组织的,展览的场地在伦敦一个废弃的发电站,因此我们把展览的名字定为“中国发电站”,这也表明我们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和判断。这里曾经是伦敦最大的的发电站,被列为建筑遗产。为了保留这个建筑的独特性,我们挑选的作品都是影像装置,这样作品展出就像播放露天电影一样,建筑本身未受到损害。参加这次展览的中国艺术家有汪建伟、胡向前、曹斐。今年我去参观上海的艺博会时,发现了很多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最近我对李明的录象作品非常感兴趣。孙原和彭禹也在我的新Nanomuseum美术馆的第一个展览上做了作品。


  WORLD ART:你对架上绘画和装置影像艺术创作的前景怎么看?


  HUO:我觉得它们都应该被高度重视。很多艺术家现在都进行多种媒介的创作。我今天采访了邱志杰,他是非常不一般的艺术家,几乎什么事情都做,画画、雕塑、影像、装置和行为,他也写作和策展。所以媒介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容许存在各种各样的创作手法。最近我们看到欧洲的年轻艺术家又开始对行为表演感兴趣,尽管这样的行为概念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与此同时,很多艺术家在电脑无处不在的时代中仍然坚持绘画创作。中国也是这样,中国艺术家从来没有停止尝试新媒介的探索。60年代,韩国艺术家白南准最先使用了刚发明不久的电视机进行创作,他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媒介的艺术家,而现在有很多年轻艺术家都在尝试新的有创造力的工具。曹斐的作品“第二种人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WORLD ART:你怎样看待中国艺术家作品中波普艺术的特点?你对这种趋势怎样看?


  HUO: 波普是一种真实,同时周围还有其它的真实,当然它们都值得研究。


  WORLD ART: 你觉得一件作品具有潜力和持久的魅力,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HUO: 要改变游戏规则,要改变这个世界。


  WORLD ART: 你经常策划展览,你对艺术家的特质怎样判断?


  HUO: 要改变我们对艺术的期待。


  WORLD ART:经济危机以后,收藏方面(包括倾向于哪些国家和哪种艺术)有什么变化?


  HUO:文献资料在二十一世纪将变得更为重要。


  WORLD ART:有些人认为二十世纪是尝试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且创造很多伟大想法的时代,如出现了马克思、尼采等,现在的是一种很孱弱的思想,科学比人文更重要,你认为艺术在这个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HUO:正如吉尔伯特和乔治所说:“我们只求和艺术在一起”。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