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艺术有那么重要吗?

  5月,以爆破火药画成名,以焰火表演服务上海APEC会议、北京奥运会和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至少成了两个新闻事件的主角。


  3日下午,他揭幕了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馆展览《农民达·芬奇》,这是作为国际艺术家的他,在中国策划的第一个“非官方”作品,12位农民发明家以及他们制作的飞机、潜艇、机器人(300024,股吧)、航空母舰,被蔡国强带进了美术馆,他喊出一句对应世博会的口号—农民让城市更美好。一时风头无两。


  次日的北京,另一个展览的开幕又因蔡国强的缺席而引发热议。那是吕澎、朱朱等策划的《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作为一次以权威姿态进行的当代艺术十年总结,它基本邀请了所有和中国当代艺术关系密切的顶级艺术家,包括当代艺术海外四大金刚中的三位:谷文达、徐冰、黄永砯,独独没有蔡国强。吕澎回应:“在《威尼斯收租院》的巅峰期之后,蔡国强基本上成了一个放烟花的人,从我个人的角度讲,他的学术性得不到我的认可,因为放烟花没有任何意义。”


  两相对照,已经可以窥见集中于蔡国强身上的矛盾。


  一方面,他是当今国际艺术界最受瞩目的中国人,在西方最重要的美术馆都办过展览,连续多年被英国权威艺术杂志Art Review评为“世界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人物”;另一方面,围绕他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息。


  1999年他凭借《威尼斯收租院》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这一作品将川美雕塑系1965年的“美术样板”创作《收租院》当做“文化现成物”引用、颠覆,造成了迄今仍未完结的版权战争;他对“草船借箭”、火药、中医、风水等中国资源的借取与活用,被评论家费大为认为“玩弄中国传统的文化,但却出其不意地打开了一条创造的自由通道,为90年代的当代艺术带来一股新鲜空气”,同时,也不乏另一种批评声音,比如“蔡国强是冒充前卫而取巧经商的个中高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王爱华的演讲“《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亚洲创作对‘全球’的重构”里,曾对美国艺术圈批评蔡国强的言论做过概述,此处引用其中之一);这些年,国内几乎所有最高级别的盛典他都没有缺席,为政府献策出力,但回过头,他却又通过《农民达·芬奇》,试图在“集体主义”的世博会面前,为一群草根个体的勇气和创造力代言……


  蔡国强说:“我自己对自己的争议都没有结束。”他承认诸多矛盾的存在,“但我不认为我这个矛盾需要去解决。”对他而言,人有时就像钟摆,但只要摇摆与矛盾是真实的,他就心安。


  “把上海世博忘掉了又怎样?”


  《农民达·芬奇》的开幕式,蔡国强照旧穿着他的Prada,并不因为与他邀请的12位农民发明家一同出席而打扮得朴素一些。“我感到我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他们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我们能够对话、一起做事情,就可以了。”


  此前,他曾历时十天,从北京出发,经江苏、安徽、四川、湖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八个省,寻访这些农民。一路上记者相随、摄像不停,十天的旅程产生了一本书和一部纪录片。被邀请赴上海的农民中间,有些此前只乘过自己造的飞机上天,为了去上海,才第一次坐进商用飞机里。蔡国强对此有些歉意:“可能我做了一个不好的事情,也许他一辈子应该只乘自己的飞机,不乘别人的飞机。”


  他说不想用自己的意愿去影响别人太多。无所谓农民们是否知道自己正在参加艺术展:“艺术这么重要吗?你为什么要让农民理解他们现在是在做艺术展呢?有时候我们艺术界会放大了我们的重要性,好像农民理解了自己正在做艺术,就会认为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就把展厅当作是他家,能够展示他的机器人,他在推广自己机器人的创造力,就行了。把你美术馆忘掉了又怎么样?把你上海世博会忘掉了又怎样?”


  “强调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的浪漫”


  蔡国强用观念包装了这些农民的发明创造。在外滩美术馆外墙上刷下的大标语“不知如何降下”,源于农民杜文达制造飞碟时只专注如何让它飞起来,但这里显然是为表达对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担忧。在飞机的旁边,有句“重要的不在飞起来”,这是对农民创造者精神的评价,也是对当今人心梦想淡漠、追求物质功利的反应。


  蔡国强又一再强调,不必把艺术当成改造社会的工具。“这个展览不是先从社会议题出发,而是先感到这些农民就像达·芬奇一样应该受到尊重。”


  形容展厅的布置,他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感动、漂亮、好玩。在飞机要降落的地方种草地、野花,半空中飞满风筝,航空母舰里播放记录苏联太空探索历程的影片《我们的世纪》。“那些做飞机的农民,一有空就坐在那边看那个电影,他们每一次都看得很感动,像个小孩一样。只要他们很感动,我就觉得我做好了。种了这么大片草地,泥土的味道很香,他们感到我用心良苦。”


  展厅的第一层,你首先看到的是山东农民谭成年遇难的飞机残骸。这个狂热的飞机爱好者、乡村飞行员,十年间自制过三架小飞机,2007年4月8日,他驾驶其中一架坠落在山东平阴一幢农家院里,当场死亡。关于这一事故,媒体上曾有数千字长文的报道,蔡国强只选取简洁的几段,投影在两块很干净的大理石上,其中有一句话:他曾驾驶自己制造的“成年三号”将妻子带上蓝天,作为献给妻子的生日礼物。


  “我强调的是一个男人,一个中国农民的浪漫。而且不是光浪漫就结束了,我把它投在大理石上,就像墓碑和纪念碑上铭刻着他这种浪漫的精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