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迪巨幅水彩闪耀中国馆
雪水和宝石,一个晶莹,一个璀璨。富有想象力的女艺术家诗迪,将这两者作为画材,同时融入了她的世博绘画。走进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60.6米高的顶层空间,率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这幅宽10米、高5米的水彩画巨作《EXPO2010天水无居五洲同源》。该画从左到右分为红、黄、蓝三种色调,最奇妙的是,它是诗迪以宝石微晶和着雪水,加上艺术想象绘制而成。
站在自己的作品前,诗迪向笔者介绍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当时构思为世博会创作《EXPO2010天水无居五洲同源》作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出奇制胜”。
于是,诗迪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第一个冬季的雪水画出了一片玫瑰色的世界,用2009年阿尔卑斯山初冬的雪水画出了一片蔚蓝色的天地,用2010年上海除夕夜的雪水画出了一条橙黄色的江河,“那是属于黄浦江的颜色”。诗迪说,雪水的材质概念,是她用来追问今天的纯洁雪水十年后是否纯洁依然。在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雪水中,诗迪还掺入了五大洲不同色彩的宝石微晶,“在宝石的自由世界中,透射着万物生长的本相,领着我去与宇宙对话”。
诗迪这样解释道:“金生水,水生万物——这些雪水和宝石微晶创造了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共同迎接世博会的璀璨缤纷。”
诗迪在富春江边长大,在诗迪心中展开的最初画卷,是黄公望的《富春江山居图》。“我从小不喜欢画画,那都是给大人们逼的”,但是,她的名师诸多,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也赫然在列。
诗迪说,用雪水画画,纯粹是小时候绘画时的“偷懒”之举。“写生的时候,正逢寒冷的冬天,我怕冷,贪玩,想尽办法能躲则躲。别人都已经开始画了,我急了,就捧来雪,堆在纸上。”一会儿,雪在纸上盛开,恣意流淌,给了诗迪以创作灵感,水与色碰撞,斑斓浓郁,像水中的天空与群峰,也像湖面上滑动的落霞,像日出前的薄雾,又似晚钟的鸣响。
此后,她就以雪水这种未被污染的“纯净水”在冬天作画。而石头也是诗迪从小就喜欢的,她喜欢长久地注视它们,觉得那是它们跋涉了千万年与她来对话。所以,当得知美国宝石学院开始在中国招生时,诗迪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始了多年的艰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位宝石学家。
作画用的宝石微晶十分昂贵,据诗迪透露,这一组三幅画共用去3公斤宝石微晶。按估算,她的画每平方米的“成本价”在数万元。那么,诗迪是如何维持这样大成本的创作呢?爽朗的她私下透露,“我的同学都是犹太人啊,我拿我的画去和他们换原材料”。
诗迪常年在法国和北京两地游走。她曾在法国巴黎、中国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天水无居·诗迪作品个展”,作品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第七届全国水彩、水粉画作品展”、“中国百年水彩画展”、“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主题展”(意大利都灵)、“进行时女性艺术展”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收藏。
负责世博中国馆内部设计的中国美院常务副院长宋建明如此诠释选择诗迪作品的原因,类似中国馆序厅这样的场合,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中国艺术的当代性,“这样就不宜采用习惯的传统山水画,要有视觉冲击力,要拥有现代感,同时又兼具中国当代精神”。他认为,大幅油画并不稀奇,因为那是这类画种的常态,若要有惊人之举,就要选择水彩。于是,诗迪的这幅作品进入了专家视野,其作画材质和过程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世博会的主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