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美猴王回中国“省亲”

  来自半个世纪前的捷克“美猴王”回到中国省亲啦!5月11日下午,根据捷克画家兹德涅克•斯科纳绘制的《美猴王》插图再编而成的画册《斯科纳的美猴王》在北京北海公园隆重推出。半个世纪前,经常在北海公园画过画的老斯科纳先生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美猴王”形象,甚至可被喻为是“美猴王”七十二变之外的第七十三变。如今,老斯科纳先生的侄子兹德涅克•斯科纳(两人同名)将“美猴王”带回中国,在上海世博会捷克国家馆展出,并在北京推出画册《斯科纳的美猴王》,令人再次感叹超越了时空和国界的艺术生命力之长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之前,先来一段美猴王表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嘉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将“捷克美猴王”带到中国的捷克艺术家老斯科纳的侄子兹德涅克•斯科纳(与其叔叔同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招贴画


´,´

  兹德涅克•斯科纳1910年生于奥匈帝国,1929年入国立工艺学院学习。学习期间,他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强烈兴趣。在守烈克教授的推荐下,年轻的斯科纳花掉一多半的当月生活费,购买了敏斯德保撰写的《中国艺术史》,从此开启他对中国艺术的神游之旅。1945年,斯科纳任教于国立工艺美院。1955年,他作为捷克斯洛伐克文化展的主要艺术家来到中国。回忆录中他写道:“我一生中实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想——去中国访问。”在中国逗留的三个月中,斯科纳结识了齐白石、李可染、艾青、吴作人等艺术家,并画了大量速写。中国的奇丽风光、风土人情以及通过与中国艺术家的交往所建立的友谊,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中国艺术也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了他的作品,并影响了他后半生的创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策内页


  斯科纳赴中国时抱着无限的好奇心,回家时心里充满着深深的思恋。这种思恋最终化作了一批艺术精品的诞生。1960年,《美猴王》在捷克出版,兹德涅克•斯科纳新绘制的插图成为其中的亮点。这些插图是兹德涅克•斯科纳在缜密研究后,加之他对中国的亲身感受,创造出八十幅黑白章首尾插图和二十四幅全页彩色插图。而最初的灵感来源于他在北京观看的京剧猴戏。但他没有拘泥于在中国见到的“美猴王” ,而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非常独特的、具有斯科纳个人风格的“美猴王”形象。他在把握书中各种人物鲜明特征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中国汉代画像砖、京剧脸谱服饰甚至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图像等多种素材,创造出一种对吴承恩笔下形象的全新阐释。简朴的黑白插图顺合故事的发展,而彩色插图则对文本进行了视觉艺术的再造。斯科纳甚至为此研发出专门的、很复杂的技巧,甚至采用了多种技法和颜料。他还经常把空间划分为几个部分,以表现出故事魔幻的景象和深邃意义。所有的人物、风景、道具,都是那样单纯、幽默、可爱。这种新的创造,使“美猴王”等形像更国际化,是中国的“美猴王”在世界传播的最好注脚。因此,这些插图超出了简单图式的作用,拥有了更为深层的社会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册内页


  兹德涅克•斯科纳教授在捷克二十世纪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而特殊的位置。他的创作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强烈的斯科纳个人风格。他与中国的齐白石一样,坚持独立创作,从不参加任何艺术组织。他是位好老师,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1970年,兹德涅克•斯科纳担任工艺美术学院绘画、设计、动画片及木偶片系主任。1971年,他的中国主题绘画作品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美术双年展的金奖。1986年,兹德涅克•斯科纳于布拉格去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斯科纳的美猴王》插图


  谁能想到在他诞辰百岁之际,在他创造“捷克美猴王”形象50年后,在中国上海世博会之时,由艺术家兹德涅克•斯科纳的侄子将“捷克美猴王”带到中国,而更有趣的是他们拥有同样的名字兹德涅克•斯科纳。年轻的斯科纳延续了老斯科纳对中国的爱。不仅如此,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兹德涅克•斯科纳画廊在捷克国家馆举办“捷克美猴王回到中国”的展览中,《美猴王》原作的动画片和互动节目均属首次问世。将令世界各国来宾欣赏《美猴王》这一不朽之作。兹德涅克•斯科纳此次以现代的技术,包括互动网络,撼动人心。而在中国北京北海公园,在老斯科纳先生曾画过画的地方,隆重推出画册《斯科纳的美猴王》!并展示上海世博会展览盛况、斯科纳的纪录片以及在上世纪70年代,捷克表演艺术家博赫尼亚克等受到斯科纳《美猴王》的影响,组织剧团在捷克各地巡回演出的照片。这一切,不仅将“美猴王”的第七十三变带回中国,更印证了中捷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友谊。此时艺术超越了时事的风云变化,穿越了时间的隧道,跨过万水千山,因“美猴王”联结在一起。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