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 今日舞台神奇主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世博园区举行的许多文化演艺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不仅汇聚了中外艺术家的新创意,更因现代高科技的融入,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表现力。” 世博会期间,更多来自全世界的新颖的演艺节目,将陆续呈现高科技与艺术创意的完美结合。


        世博文化启示录


  在世博园区举行的许多文化演艺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不仅汇聚了中外艺术家的新创意,更因现代高科技的融入,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表现力。观众发现,科技在文艺舞台上正在悄悄地由“配角”变为“主角”,让舞台变得更生动美丽。


  制造夺目看点


  观众坐进后滩广场的蓝色大棚,在欣赏了主题秀《城市之窗》之后,会明显感觉到这是一台不同于传统的节目。演员们上天入地,平面舞台变成了演绎主题的立体空间;28块多媒体影像组合体把表演区域一隔为二,以震撼效果诠释了时空转换、城市变迁的主题要素。在传统的舞台艺术中,演员是表演主体,灯光、装置、道具等硬件设备起到的只是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陪衬作用。而在《城市之窗》里,维亚装置、多媒体设施等已经不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舞台配件”,高科技与演员们“手牵手”扮演“主角”,制造看点,让这台主题秀既新又奇,还十分有趣。


  全新综合运作


  近年来,科技在快速发展中,逐渐渗透到舞台表演领域,使舞美制作从木匠(搭建布景)、裁缝(缝制服装)为主的传统手工艺,提升到了多领域、多技术、多学科合作的全新专业层次。编程控制、多媒体传感器、液压升降移位、网络系统等技术的普遍运用,让电子技术人员、光学专家、IT工程师也加入到了舞台艺术制作大军。本届世博开幕式的舞台极具变幻功能、焰火灯光表演辉煌璀璨,如果没有上千名科技人员运用高科技进行综合运作,就无从营造“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浦江美景。


  拓展艺术魅力


  艺术家和科学家产生了创意嫁接效应,高科技的技术和装置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成为表演主体。日本参展方展示的机器人乐手,惟妙惟肖奏响音乐。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小球矩阵”,770只小球通过电脑控制的伺服电机群,同步变幻出和平鸽飞翔、多瑙河之波、阿拉伯飞毯等舞台形象,与演员的歌声和多媒体影像交相融合,牵引观众的思绪飞翔,大大丰富了表演内涵。总导演滕俊杰说:“科技进入表演,使得舞台表现手段不再只限于唱歌跳舞,文化演艺将变得更丰富,更多元,更有魅力。”


  世博会期间,更多来自全世界的新颖的演艺节目,将陆续呈现高科技与艺术创意的完美结合。这是中国演艺界的一次极为难得的学习借鉴机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