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蓝皮书: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五项任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文化蓝皮书》发布 中国网 张琳

5月6日,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转型中的产业,自身也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推动力和增长空间。中国文化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承担起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调整是否有效,发展方式转型是否到位。

调整产品结构,既要满足消费需求更要满足生产需求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远远没有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消费启动比较缓慢,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质性启动,新的市场空间已经由于制造业升级加速而迅速形成了,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大大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使我国文化产业在作为最终消费品和作为中间产品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关键不是做大规模,而是促进竞争和鼓励创造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大的契机,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真正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承担起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且过度依赖“做大”国有文化企业,而不是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创建中小型文化企业,就可能使原有的行政垄断还没有摆脱又形成市场垄断,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今后几年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的最佳时期。我们唯有不失时机地大力推动开放市场,拆除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障碍,盘活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源,才能抓住这个机遇。

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国家从文化产业竞争性领域的退出还很不充分,国有文化产业机构改革还不彻底,有些行业领域民营文化资本尚未准入,有些行业领域有所进入但是发展不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因此,一个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还远未形成,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潜力的充分发挥。调整所有制结构意味着增加准入领域,扩大准入空间,创造准入条件,意味着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将释放出大量产业发展空间。

调整技术结构,要有一个合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的、多层次的技术结构

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但是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一方面,我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广电和电信消费群体,最大的上网人口,近两年来,在第三代手机(3G)和“移动多媒体电视”(CMMB)带动下,“三网合一”迅速推进,数字内容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我国具有广大的农村人口和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态多样,一直有传统的出口优势。我们既有机会抓住经济危机推动科技创新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有关的新兴文化产业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成为世界领先国家,也有机会抓住国际创意产品贸易蓬勃发展的机遇,推动我国民族和民间文化产品走出去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在全国统一市场环境中合理配置产业资源

从传统区域性资源配置机制的行政体制走向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体制是必然的发展过程,我国文化产业依靠政府政策“投资推动”的阶段必将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和消费拉动的新阶段,在市场的作用下,以往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将被调整,中国文化产业将面临大规模洗牌和资源重组,并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构。对于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完成“事转企”的文化产业机构来说,这轮区域布局结构的大调整和大重组将创造重大的产业发展机会。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