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艺术中国味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活跃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画家群体。


  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汲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名家辈出


  海派通常被人们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代表人物有“三任”——任熊、任熏、任颐(任伯年)等,这个时期画家辈出,以任伯年为高峰;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代表。


  和吴昌硕同期活跃在上海画坛的有以下诸家:沙馥,擅长花卉、仕女;蒲华,擅长画墨竹,笔意奔放,气势磅礴;顾沃,擅长山水;钱慧安(又名贵昌),工人物仕女;程璋,山水、人物和花鸟均长;吴庆云,工泼墨山水;倪田,兼画山水、花鸟、人物;俞原,工山水;吴宗泰,工山水、花卉……


  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赵之谦和虚谷;另外,黄宾虹既为海派名家,又可算新安画派;浙派画家潘天寿,也常被列入海派画家。


  提到海派就不能不说任伯年,他的绘画非常全面,不仅是清代末期人物画家中的佼佼者,而且花鸟画的传世作品也很多,也时画山水。他所作人物画,有肖像,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题材广泛,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雪中送炭》、《女娲补天》等都反映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感和爱国热情。他所作的肖像画继承了我国肖像画的优良传统。


´,´

  任伯年在艺术成熟期创作的花鸟画最多,在技法上以勾勒、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画尤为突出,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超过了与他同辈的画家。他善于将处于运动中的花鸟以瞬间的姿态描写于画面,动感十足,画面总是充满生机。


  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曾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的一生,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造诣都很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他的篆刻作品不仅气魄宏伟,雄浑奇特,而且工整细致,婀娜多姿。他在晚年常以篆隶笔法作狂草,笔势奔驰,苍劲雄浑,随兴所至,不拘成法。吴昌硕的绘画是在他掌握书法之后开始的。他用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表现出物体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大胆使用西洋红,色调浓艳,对比强烈,生机盎然,浑厚古拙而书卷气明显。


  自成一格


  上海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政治的涉入、传统文化的承继、经济的发展间接促成了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当时上海的画作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以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原因。


  海派作品有以下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多,其次是人物,再次是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作品常以古诗词、文学作品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是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画花鸟或画人物,作者都喜欢将富贵寓于牡丹,结义寓于桃园等,这都是象征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造型流畅、色泽浓丽的风格具有现实性,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手法的影响。


  其四是强调画法的根源,这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另外,当时求画者络绎于途,因此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