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四地情:沙家浜飘出"阿里山山歌"声(图)

 

说明:穿着水乡传统服饰的歌手演唱石湾山歌

 

 

说明:台湾阿里山青青歌唱队演唱台湾民歌 作者:赵龙

    中新网苏州5月2日电(赵龙)“我的家乡在娜鲁湾,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今日上午,在常熟沙家浜“开锣”的海峡两岸四地民歌邀请赛上,“阿里山山歌”同“吴地民歌”一同响起在芦荡上空,为两岸同胞文化交流开了一个新平台。

    名为“相聚沙家浜”的两岸民歌邀请赛,由江浙沪三地民间文艺家协会携手常熟市政府主办,吸引了海峡两岸四地的十支民歌比赛队伍参加。

 
    台湾阿里山青青歌唱队、阳澄渔歌演唱队、芦墟山歌社……十支队伍轮番上阵,个个实力不俗;在一展歌喉的同时,也上演了一场民俗服饰秀。

    “河中白鸭嘎嘎仔叫,丝网里银鱼亮勒亮……”这边,曾两进中南海的白茆山歌,嗓音清澈,独具生活气息;“郎唱山歌姐来邀,我一只黄蟹两只鳌……”那边,石湾山歌情趣盎然,生动活泼;阿里山歌唱队一上场更是吸引了无数媒体的长枪短炮和阵阵喝彩。

    “很亲切,爷爷奶奶唱过的歌,事隔多年又听到了,勾起了童年回忆!”一位游客听到歌声,喜不自禁。

    最终,阿里山青青歌唱队一举夺魁,获得特别奖;石湾山歌摘得一等奖。

    “没想到小小的石湾竟然有这么大的产量!”江苏省吴歌学会会长马汉民评价说,作为民族文化的依存,吴歌是农耕经济发达地区本土文化的重要一笔,也是丰厚的文化财富;今天的比赛不仅看到了吴歌的保护,更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据马汉民介绍,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流传于浙江北部、苏北等长三角地区,多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日参赛的选手多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显示“草根文化”的风貌。

    对于本次台湾代表队的参赛,不少嘉宾给予了很高评价和期待。

    “每种民歌,都有每个民族精致的文化在里边;海峡两岸同种同源,同为炎黄子孙,有着充分的文化交流基础!”台湾中国民间叙事学会会长、台湾中文大学教授金荣华表示,本次比赛对两岸情感的沟通、文化的融合、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谈及民歌的传承危机,金荣华介绍说,台湾从幼稚园就开始教唱民歌,中小学已将民歌列入教科书,很重视这笔文化遗产的传承,建议大陆也可以实行此类措施来使这项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而作为石湾山歌的起源地,沙家浜已经采取了行动。据常熟市委副书记秦卫星介绍,目前,常熟成了专门的歌唱队伍,建立了石湾山歌馆,致力使山歌唱响全国。

    “曾有日本鹿儿岛民歌来交流,这次台湾阿里山山歌队也来了,交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当然,吴地民歌很有可能不久就会唱到台湾去!”马汉民充满期待。(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