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掀古文化热浪 "五一"首日迎客六千人

    中新社阳江5月2日电(记者陈明)安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800年宋代古船“南海1号”,尽管目前仍“养在深闺”,但博物馆展出的系列珍贵文物,仍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深深吸引。

    记者2日从博物馆方面了解到,“五一”小长假首日,博物馆接待的中外游客达6000多人,创下了博物馆开放以来日客流量的新高。由于天气晴好,2日当天进馆游客的势头较昨日更为畅旺。

    阳江旅游主管部门有关官员表示,“五一”是开启滨海旅游旺季的第一炮,以山海湖泉见长的广东阳江各大景区,“五一”首日均迎来了“开门红”,尤其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因“南海1号”掀起的古文化热浪正在形成,游客进馆游览的目的,除了探寻“南海1号”,就是见识馆藏的珍贵文物。

    博物馆有关讲解员2日受访时称,在这两天的进馆游客中,不乏文物研究、收藏人士或爱好者,其中不少游客对相关文物的解释较专业,多在自己的团队中担任讲解角色。而对展出文物表现出浓厚兴趣乃至痴迷的,莫过于以各地中小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群体。

    “受‘南海1号’品牌的影响,古文化热浪正在掀起。”在香港某高校任职的李先生受访时表示,“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南海1号’对公众的吸引力,已远远超出了古船的本身。”

    李先生称,尽管目前“南海1号”古船的真容未露,但博物馆展出的每一件馆藏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古文化信息,这就是古文化的神奇魅力,也是博物馆吸引游人的最大卖点。

    为“南海1号”量身定做,座落于广东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首例将古沉船水下考古发掘过程向观众展示的动态专题博物馆,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空白,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于去年12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宋代古沉船“南海1号”至今仍安放在馆内的“水晶宫”。

    据专家考证,“南海1号”的文物总量约为5-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其中有200多件精品文物在博物馆展出,包括陶瓷、金银铜器、石雕、钱币等。(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