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元代刘黑马家族墓葬发掘
元代刘黑马家族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为配合西安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内的曲江?观山悦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长安区考古所联合组队于 2009年3~9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已发现的十余座元代墓葬规模大,排列有序且形制基本完整,其中有墓志的元墓4座,可确定为祖孙三代,其中以刘黑马、刘元振父子最为知名,两人的事迹见载于《元史?刘伯林传》。初步判断这应是迄今为止陕西地区发现最大规模的一组元代家族墓葬。
目前已发现的元墓均为土洞墓,墓底距地面多在10米左右。多数元墓的特点是长斜坡窄台阶墓道、平面呈梯形的大型天井,墓室内多有壁龛,摆放部分随葬器物。前后室形制的较为常见,采用砖封门或土坯封门,有的还在封门之外竖有石板或墓志。这些墓葬虽多数已被盗扰,但出土器物种类仍然十分丰富,包括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瓷器、陶器、纺织品等,其中陶器数量最多,均为细泥灰黑陶,主要器形有:饮食器:碗、盘、瓶、盏托、罐等;模型器:盒、炉、灯、灶、仓等(其中有些是仿礼器);陶俑:男女侍俑、车马俑、骑马俑、马俑、骆驼俑;陶家畜:鸡、羊、猪、牛、狗;陶镇墓俑:墓龙。
刘元振及妻郝柔墓(09XBM16)是曲江元墓中的典型墓葬之一。该墓位于刘黑马墓(09XBM17)西侧偏南,系长斜坡窄台阶前后室土洞墓,平面呈不规则铲形,坐北朝南,方向182°;由墓道、过洞、天井、封门、甬道和前后墓室、壁龛等部分组成,水平总长残存14.92米,墓底距现地表深约9.6米。在该墓的天井北侧发现椭圆形盗洞1个,打破封门直通墓室。封门为砖砌,门外用青石质墓志1方竖立封堵,志石两面刻字,一面为志盖,面南而立,另一面为志文。据墓志记载,墓主刘元振为刘黑马长子,其曾祖即蒙元时期著名的汉人世侯刘伯林,而志文中所记其祖父刘时,《元史》缺载。
M16墓室前室平面略呈梯形,穹隆式顶,前室东壁中部及西壁偏南各有1小龛,底部与墓室底平齐,在前室西壁北部墙壁略向外扩形成一开放式浅龛,前室中部偏南放置墓志1盒,志主为刘元振妻郝柔。后室平面略呈梯形,地面高出前室30厘米,其上铺设一层厚约6厘米的青砖形成棺床,紧贴墓室墙壁一周为长条形砖,中间为方砖;棺床上东西并排放置两个木棺,头背足南,棺板已朽,棺内壁饰有丝绸,棺底有水银痕迹。两棺有被盗扰的迹象,棺盖置于棺旁,人骨均朽化无存。该墓虽被盗扰,但仍出土各类随葬品共计149件(组),其中陶质明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制作精细,出土时多放置于原位。
元代刘黑马家族墓葬的发现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是极大地丰富了陕西地区元代考古的资料,拓宽了研究的视野。近60年以来陕西地区已发表的元墓资料仅有10余种,其中许多并非科学发掘,可确认的家族墓也仅有户县贺氏家族墓一例。这次发掘的元代墓葬等级较高,排列有序,形制完整,随葬品种类丰富,对研究陕西地区,尤其是西安附近元墓的形制特征、随葬器物组合关系及这一时期丧葬文化的源流和演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更值得关注的是刘黑马是元太宗窝阔台所立汉军三万户之首,其家族是蒙古国-元朝初期极为重要的一支政治势力,其家族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元代贵族,尤其是汉军世侯的埋葬制度具有典型意义。另一方面墓葬出土的刘黑马、刘元振等墓志,保存完好,内容完备,可与《元史》、《蒙兀尔史记》等文献相互勘证,多处记述如刘氏家族的世系、婚姻结构及所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等可补史之阙,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长安区考古研究所 执笔:李举纲、李明、袁明、杨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