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保留百年前风貌 救命象鼻石今难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大明展示象鼻石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大明所藏部分老照片

昨日上午,“老成都”王大明便从怀中荷包内,小心翼翼地掏出了近百张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老照片,将记忆一下子带回近百年前。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成灌快铁预计在5月就将开通了,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再访都江堰。

昨日上午,“老成都”王大明便从怀中荷包内,小心翼翼地掏出了近百张四川灌县(现都江堰市)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老照片,将记忆一下子带回近百年前。

照片中,既有郁郁葱葱的青城后山、水流湍急的玉垒关,还有已经消失不见的象鼻山,山门口的老牌坊。

虽然这些摄于1926年的照片已经微微泛黄,但翻看它们,就翻开了历史,让人又回到84年前的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中。

都江堰秀美依旧 照片作者却难以考证

昨日上午,在一个用塑料袋仔细包裹的口袋中,王大明小心翼翼地取出40多张都江堰和青城山的老照片。

这其中即包括离堆公园的二王庙、古索桥、玉垒关等景观,又有青城山山门道观、大朝阳洞、天师洞、山顶呼应亭等一系列照片。

一张泛黄的照片上,拍摄者站在青城山峰顶呼应亭上,俯拍着整个山景。

在这张照片背面,自称“克绳”的作者用刚劲有力的毛笔字写下:“呼应亭,位青城山绝顶,登高长啸,山泉皆应,故名。摄1926.4。”

拍摄者“克绳”是谁?

王大明说他考证了很久,也没有得到答案。

但看得出这个驴友,一定爱好登高并拍摄美景。

从他的照片中人们可看出,除了游客明显少于现在外,如今都江堰大致保留着近百年前的风貌。

二王庙、玉垒关、天师洞都还是当年那样。

救命的象鼻石现已难觅踪影

但也有部分景点消失不在。

在一张摄于1926年的照片上,一处景观引人注意:一座古庙立于水流湍急的水中,而在古庙一旁一个形如大象鼻子巨石倒插在水中。

这到底拍摄于都江堰什么地方?王大明说看了照片后,他也犯了迷糊,赶紧回家翻看相关书籍资料:

发现这个是原来存在于宝瓶口右侧的象鼻石。

该石与离堆相连插于江中,俗称“象鼻子”,传为都江堰的修建者李冰所凿。

据《灌记初稿》载:“有此象鼻缓冲,进入宝瓶口的水流,徐徐吐出,不致冲击为患。”

每当漂木过宝瓶口遇到危险时,漂木工则跃至象鼻石上逃生。

象鼻石后来毁于1947年的一场大水中。“由于照片摄于被毁前,所以当时的象鼻石保存完好,太难得了。”

藏得老照片上百张欲办都江堰专题展

“收藏成都老照片,是我最大的爱好。”指着手中一张张老照片,王大明如数家珍。

王大明平时在一家医药店上班,但只要有空便会到古玩店、旧书摊溜达。

常人都是去淘字画或者古玩,但他的目的就是找成都老照片。

25日,王大明在成都一家旧书摊发现了40余张都江堰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背面都写有拍摄的时间,并且所有照片保存完好。

“当时老板喊价1000元,我想都没想便买了下来。

回家拿出以前收集的照片一合计,目前当地我的都江堰老照片已有近百张。”

王大明说,成灌快铁即将开通,到都江堰旅游的各地游客也会越来越多。

届时他准备举行一个都江堰-青城山老照片展。

专家:如真摄于84年前研究价值较大

昨日下午,都江堰—青城山旅游景区管理局副局长邓英听闻,有市民收藏有近百张都江堰和青城山的老照片后,表示老照片存留越久,就越有收藏价值。

虽然她没有见到这些照片的实际样子,但依旧很感兴趣。

邓英希望王大明先生能够将这些老照片带到都江堰来,让他们看一看。

如果真的拍摄于84年前,那对于当年都江堰景区状况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