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怀民合作《风·影》 蔡国强创意大爆炸

  一个是云门舞集的创办人,亚洲最重要的舞蹈家林怀民;一个是当今国际艺坛炙手可热,以爆破创作闻名的视觉艺术家蔡国强。由两人携手跨界合作的舞台作品《风·影》,是今年新加坡艺术节最引人瞩目的节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门舞集


  记者特此长途电访蔡国强,了解他将如何捕捉舞台上的风风影影,展示一出结合视觉艺术与舞蹈,爆发惊人创意的作品。


  晚上10点电访远在上海的蔡国强前,他的助理说:蔡国强在展览场地弄伤了腰,已在酒店休养。我赶紧打电话过去,电话那马上传来蔡国强爽朗的笑声。


  “啊,我没事,只是这几天在展览场忙着布置,不小心伤到了腰,这几天有空可能得去看看医生,推拿和休息一下。”


  只可惜以蔡国强目前在艺术界的走红程度,他根本难以找到时间休息。


  目前,蔡国强正忙着明天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呈献他与中国当地农民合作,关于个人力量的展览“农民让生活更美好”。之后,他将启程到澳洲举行个展。5月,他则会来到新加坡,呈献他与林怀民联合创作的舞台作品《风·影》,同时也会筹备他将于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首个个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爆破创作闻名的视觉艺术家蔡国强。(图片由新加坡艺术节提供)


  谈起新加坡之行,蔡国强显得相当兴奋。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新加坡呈献作品,新加坡观众将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他的爆破艺术,也见识他和林怀民两人互相激荡,不断展延的舞蹈与视觉艺术的交集。


  他说:“林怀民是我们很尊敬的华人艺术家,把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舞蹈都结合得很好,在亚洲和世界都属一流。我这次与他合作,展现的是一种舞台的观念艺术,也可说是一种艺术上的研究。”


  纸上谈兵 以100多张草图表达构想


  蔡国强说,他与林怀民的《风·影》合作,必须追溯到2005年云门舞集的舞剧《红楼梦》。“那次,我跟台湾诚品书局董事长吴清友一起看云门舞集《红楼梦》,然后到后台找林怀民,本来是要邀请他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创意团队,但是林怀民太忙了,结果他反过来请我跟云门舞者合作。”


  就这样,从未编过舞的蔡国强,成了云门舞集的创意与视觉总监。


´,´

  蔡国强说:“起初,我还以为我是单纯为云门做舞台设计,后来发现林怀民是要我为整个舞作想一些新点子。林怀民胸怀很大,他说:你想做什么就什么,要云门舞者怎么做就怎么做。总之就是抱着‘要做就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东西’信念,大家一起从零出发,一步步做起来。”


  于是,蔡国强从云门舞蹈的风格特点出发,从舞者舞蹈结合各种传统太极和书法的训练形式,进而联想到各种空白、空灵的感觉,最后发展出“风”和“影”这两个意象主题。


  蔡国强表示,最初他想过“宇宙”这个主題,想表现一种“非重力状态”,但发现这个概念比较虚幻,做起来不容易。“相对地,风和影子比较实在,精神、哲学上很接近云门的舞蹈,也能从表演和舞蹈的身体的可能性去讨论,把抽象的概念,实实在在地变成可以感受的舞蹈。”


  在创作过程中,蔡国强也开始“纸上谈兵”,把他的天马行空展示在许许多多的草图上。


  林怀民曾形容蔡国强说︰“这个人实在太有趣了。你不知道他下一刻会想什么,要讲什么。”


  的确,以爆破艺术著称的蔡国强,90年代以来的创作都具有独门巧思,带给人们震撼的视觉效果,如将泉州小船驶进威尼斯,在纽约上空炸出黑云朵,把66张上海金圆券裱在棉纸上进行爆破后,盖上印玺及艺术家签署,然后在现场直播的购物频道中贩卖等。


  蔡国强的作品充满奇想和趣味性,却也给了合作的林怀民与云门舞者不少难题,要费心构思如何具体呈现蔡国强的构想,成就他的狂想。


  蔡国强表示,他并没有具体去想舞者应当怎么演绎他的想法,只把他想到的“可以这样”、“可以那样”,透过草图传给林怀民。


  “我前后约花了两个月时间,画了100多张如水墨画般的草图,有一群飞鸟经过,化成影子拂过大地;有一片大地上布满石头……这些草图成了舞者的灵感来源,他们把草图变成各种舞蹈语言,表现自己和影子的关系,身体如何拖着影子,人如何如风筝般飘起来等。”


  两者兼顾 强调空间也注重时间


  1957年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198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蔡国强,过去参与过不少戏曲与戏剧舞台设计,对表演艺术的现场效果和时间性都有认识。在《风·影》中,蔡国强就强调了人与时间的关系,舞台上的观念艺术。


  他说:“很多视觉艺术家只强调空间,但我还强调时间的概念。现代艺术家应该学习如何在精确的时间里表现观念,控制现场效果。”


  他进一步补充说,视觉艺术家想象的呈现是凝固的、空间的经典,而爆炸艺术要的则是一种瞬间的经典。将他这种充满戏剧性的爆炸装置艺术呈现在舞台上,就使《风·影》这样的作品优先考量的是舞台空间制造的氛围,而不是舞者的肢体动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蔡国强与林怀民合作的《风·影》,视觉语言大胆又简练精准。(图片由新加坡艺术节提供)


  《风·影》演出中有着蔡国强作品常出现的景象如黑云和黑雪,它们透过DVD投影展现在舞台上,演出也用了旗子、风筝等实物表现虚的体质。另外,蔡国强还要求兩匹超过366米的长黑布从舞台上空直泻而下,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千里,沒完沒了。


  慢慢地舞出 灿烂阳光里的悲伤


  当然,身为爆破艺术家,《风·影》自然少不了蔡国强著名的爆破艺术。他多次和云门舞者进行彩排,掌握他们几个经典动作后,在三米高、四米宽的白纸上勾勒出他们定格般的身段、身形,压印火药、埋下引线,最后从23种各色火药里挑选、铺撒,精心制造出爆破后的层次变化。


  蔡国强表示,爆破在《风·影》演出中并不是重点,而是一种激发舞蹈的方法,对舞蹈的一贯套路和思想进行“爆破”。事实上,爆破场面本身的精髓源自于舞蹈,他是把舞者动作化成影子在纸上炸出來,试着让舞者动作和爆破发生关系,为舞蹈做出一种声光、视觉上的繁复变化。


  等待、爆破、再变化,着黑色紧身衣的舞者在黑白光影里舞动,或挥动白丝旗帜宛如云涌,或投射蔡国强的爆炸投影,呈现似实若虛、如风似影的意象——蔡国强和云门合作的《风·影》不仅是舞蹈,更是一门流动的装置艺术。


  不安如风影 紧随着九一一之后的当代人


  谈到《风·影》的舞蹈部分,蔡国强表示,这其实是云门舞者最难适应的部分。


  他说:“这个舞蹈的整体动作很慢,我尽量让他们脱离云门传统的舞蹈动作,不让他们跳舞,而是去寻找身体和影子的关系,人最后变成自己的影子。因此,很多舞者对演出中一些很慢很慢,一切归零的动作都不习惯,做得很辛苦。”


  对蔡国强而言,《风·影》最终想要捕捉的是现代人的时代感受,除了隐喻不可捉摸,如影随形的社会阴影和不安定感,生命疏离的本质,也表现九一一带给世人的冲击。


  他说,九一一事件后,人们看似活在和平、阳光灿烂的气氛里,但这种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却又存在一种悲剧色彩,一种伤感,一种感到战争永远不会结束的困惑。他在九一一之后的创作,如《撞墙》让99头狼去撞一堵透明的墙,或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每天中午放的一朵黑云,都有这样的色彩。


  “在《风·影》里,我所用的旗子、黑瀑,以及最后的黑洞那爆炸的能量,都表达了我对九一一恐怖主义的一种感受。”


  灿烂阳光下,不安如风影般随处伺伏,蔡国强的《风·影》或许没有直接表现人的不安感与生命的不可臆测,但通过他简练及精确的爆破视觉艺术语言,观众将会感受到这股阴影,油然而生一股无名悲伤。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