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书法条屏”真迹疑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四川移居海口的廖先生,近日将悉心收藏了15年的四幅书法条屏亮相,该条屏落款为在海南英勇就义的烈士李硕勋。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条屏虽经国家有关机构鉴定过,但岛内外专家看法不一,出于对革命烈士相关物品的关爱,本地有专家建议进行再鉴定。

意外收购

26日上午,记者找到龙昆南路廖先生的家。他从一个泛黄的皮包里拿出白塑料袋包裹,层层打开后,取出四幅书法条屏,按顺序一一小心铺开,讲述了自己的收藏经过。

1988年海南建省,廖先生作为引进人才,调到海口市粮食局工作。1995年的一天,他回到家乡四川省内江市探亲时,一位好友无意中说到有李硕勋的四个书法条屏,问他是否收藏。他表示看了之后再说。

几天以后,好友把条屏拿来,用一张已很破烂的旧宣纸包着,面上用铅笔写着“李鹏之父李硕勋书法”。廖先生打开一看,四个条屏都很破旧,有几个地方的字都不完整了。凭直觉,他认为是真迹,便立马收购了。

精心收藏

回到海口后,廖先生收藏条屏的事,几乎没有对外人透露过。转眼十年过去了,他看到条屏纸张越来越破,字也越掉越多,再不裱糊,不仅无法展开,而且斑驳破碎得将会一无用处。于是,他挑选了一家工艺店,将条屏裱糊,以利于继续保存。

在精心收藏的过程中,廖先生走访亲友和在海南、四川两地的一些书店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李硕勋的史书或资料。

1903年2月23日,李硕勋诞生在四川省符县(今高县)庆符镇奎楼街。富有正义感的李硕勋从小萌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逐渐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学生领袖。经过磨炼成为北伐功臣,率领部队转战南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李硕勋率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胜利后又南下转战千里,后受党组织委派回上海开始地下斗争,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发展和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廖先生说,李硕勋有着令人钦佩的光辉一生,“所以,我对收藏到他的书法作品感到由衷自豪,对条屏更是视若珍宝。”

求证专家

廖先生一直有个心结,虽然自认为条屏是真迹,但还是想知道专家的鉴定结果。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何宝森教授,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一级画家、海南晓光书画院院长许献廷,观看条屏后给了五点参考意见。

由于不同年代,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工艺不同,生产的纸质差距很大。根据对纸张年代分析,四幅条屏所用纸张应是80年以前的旧纸张。

李硕勋的名字,在80年以前不可能有人去假冒。因为那时他不是历史名人,假借他的名字写书法送人,没有收藏价值。在四川现代历史上没有听说有两个人叫李硕勋的,如果还有一个人叫李硕勋,流传在民间的条屏不可能只有这四幅。

从书法的内容看,是摘录陆机写的一篇文章《谢平原内史表》中一段话,内容表达的是对成都王司马颖任命自己为平原内史的感激之情。李硕勋抄写这段文字送给他称的“贤戚台大人”,其目的可能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也可能包含对贤戚有种感恩之意。

从文字的笔锋来看,文笔功底很深,文字流畅、刚劲有力。特别是书法署名“李硕勋”几个字,同李硕勋在当年国民党琼山县监狱写给妻子赵君陶的遗书相似。

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心态下写出的文字,字体有截然的区别。李硕勋四幅条屏是在心情极佳的情况下,用书法的形式送长辈留存的,而其遗书的文字是在将被国民党行刑的情况下写的,文字上有所差异,完全可以理解。

赴京鉴定

中国艺术家协会和岛内外一些书画院等,均无权出具鉴定报告,专家们建议去找博物馆之类的机构。廖先生联系到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恳请帮助。他赶去北京,带着四幅条屏及纪念李硕勋烈士诞辰100周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浩气长存》,该画册里面有李硕勋被捕后秘密写下的两封遗书照片,一是写给妻子赵君陶的,一是写给柯麟的妻子陈志英的。

书法条屏作为主件,两封遗书照片作为两份附件。去年1月8日,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对于名称为“书法四条屏、作者李硕勋”、规格为“110×21×4幅”的物品,出具了鉴定证书。

专家鉴定评语为:此书法四条屏经鉴定应为李硕勋先生真品。理由:一、此四幅从时效方面鉴定,应为清末民初物品。二、参以附件笔迹鉴定,虽写作环境不同,但笔法相同处颇多。三、李姓名硕勋者可能有多位,现存世作品应有若干件,但此四幅实为罕见,亦可证之。

专家存疑

廖先生说,他当初收藏这四幅条屏时花费数千元,后来鉴定也花了几千元。多次有人向他求购,他舍不得出手。他想,李硕勋是在海南牺牲的,而且位于海口勋亭路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所以他希望,有爱心人士或企业来收购转送到海口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管理处。

26日下午,记者带着拍摄和复印的有关资料,找到海口市博物馆馆长、五公祠管理处负责人张建平,他仔细查看后,表示对于该书法出自李硕勋之手不敢轻易认同。

首先从现存一些馆藏手迹和条屏上的字作比较,字体上不一致;条屏上字有残缺,排列上也似乎有问题;抄录有“官味”的一段文字,像是清代文人的显雅书法作品,以李硕勋坚强革命者的身份和写字风格,不太符合。

曾在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管理处工作了6年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能从民间找到这样一套书法条屏实属不易,李硕勋留下的手迹不多,难以更多地参照验证,所以也较难鉴定。

记者走访省市书法界,虽然也有持怀疑意见的,但认同条屏上的书法作品是李硕勋真迹者居多。对条屏是否为真迹的众说纷纭,说明了人们对革命烈士相关物品的关爱之情。有关专家建议说,为慎重起见,应作进一步鉴定。

廖先生表示,他将踏上再次鉴定和继续收藏之路。

李硕勋的“琼崖壮歌”

1931年5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任命李硕勋为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留在香港工作。他以带病之躯指导广东、广西的革命武装斗争。同年8月,中共两广省委决定派李硕勋到海南主持召开琼崖游击队负责人会议,指导琼崖扩大武装斗争。

李硕勋到达海口后,住进当时的得胜沙路中民旅店。由于叛徒告密,同年8月13日他不幸被捕。国民党琼崖当局将李硕勋囚禁在琼山县监狱。在狱中,李硕勋以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坚贞品格和不屈意志,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刑拷打。他给妻子赵君陶写了遗书,以平静的心情交待了身后之事。1931年9月5日,国民党琼山县宪兵队将已被打折双腿的李硕勋押赴海口市东校场行刑。李硕勋站不起来,被人用竹箩抬到刑场。他大义凛然,高昂起不屈的头颅,面对国民党宪兵队,大声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时年28岁。

李硕勋是国务院原总理李鹏之生父,赵君陶是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的妹妹。2009年9月,李硕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