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炎陵发现清代"茶盐古道" 总里程150余公里

 

图为“茶盐古道”。 黄春平 摄

 

    近日,湖南炎陵文物部门在该县大院农场境内的湘赣边界处发现一条建于300年前保存完好的清代“商业通道”。

    古道起始点为炎陵县石洲乡青石村,然后经该县大院农场、大院江西坳以及湘赣交界处的赵公亭,到达江西井冈山遂川县大汾镇,总里程约为150公里,其中,在大院江西坳此路另一分道可以直接通往井冈山。据了解,通道修建年代为明末清初1663年—1665年之间,为当时朝廷组织修建,起初修建时为泥路。1883年左右,大院一位叫成启昌的富商捐资将道路砌成了石头路。

    目前,整个古道保存良好,古道由近1亿块石板、石块铺就而成,石板、石块或大或小,或方或长,取材皆为当地山石,山石经过加工,道路十分平整。整个古道都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群山峻岭间蜿蜒穿行,周边为一望无际的原始次森林,空气清新,此外,沿途还有杜鹃花海、珍稀树木、高山草甸、高山湿地等秀美风景。

    炎陵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茶盐古道”一直以来是湘、赣、粤三省的主要交通要道。当时,炎陵县周边地区的人通过肩挑人扛将当地的茶叶、石灰等土特产品从古道运到江西、广东贩卖,然后,又从广东运回食盐等物资。“因全靠人工挑重,来回一趟行程都在半个月以上,‘茶盐古道’之名因此而来,可以算是当时连接在三省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

    另悉,“茶盐古道”因位于湘赣边界,连接贯通井冈山、炎陵县等县市,在大革命时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取得联系的“红色通道”,毛泽东、刘伯承、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道路上留下“脚印”,目前,大院农场境内古道旁还存有三四余处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土垒战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