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公共艺术大有可为

  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联手,打造了一个名为“归去来兮――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的公共艺术项目,为中国生动活泼的公共艺术实践增添了一个最新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瞄准上海世博会精心准备的。正如项目总策划人、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沈其斌所强调的,世博会使全世界关注上海,而机场又是一个特殊的空间,某种意义上是上海的窗口,是中国的国门,是上海世博会的大门。机场的项目让世博会的大门变得更富有人性、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情怀,变得更美。而世博会本身,则为公共艺术的实践和推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使这个项目因此可以得到最大范围的关注和传播。


  世博会可以说是现代工业、商业与科技的结晶,综观其近160年发展历史,世博会本身也经历了从偏重对科技发明、商品创新的奖励,蜕变为展示最新文明成果和生活方式的转向,其中一个趋势性的发展,就是艺术元素的注入,引领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历史潮流。本届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荟萃了全球最精彩绝伦的文明成果,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意味着城市的建设和经营既要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也要最大限度地融入艺术的元素,让城市因此更有文化内涵、人文情怀与审美意蕴。机场的公共艺术项目,虽然与世博会的展示方式有所不同,但却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提出“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不失为对世博会主题的全新的诠释。


  由此来看,世博会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个大型的公共艺术项目。据记者了解,在世博会期间,上海众多艺术空间将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其中包括许多大型的公共艺术项目,“艺术让生活更美好”正是这些活动最传神的概括。由此可以说,世博会为公共艺术搭建了最大的舞台,酝酿了最有利的气氛,其空间远远不限于世博园区。这些艺术活动势将与世博会一起,为上海与中国的社会转型、文化再造、传统复兴,汇聚全新的精神动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