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诞生地找到 成都金牛锦江争"交子街"(图)

 

成都市中铁二院内雕刻在石头上的交子

 

 

均隆街钱币墙上的交子图案 摄影/吴小川

 

    核心提示

    今年2月,成都市锦江区拟将东大街片区规划新街道以交子命名。不料“半道杀出个程咬金”,今年年初,金牛区也向市民政局递交了正式申请在该区内命名交子大道的方案。交子之名究竟花落谁家?

    金牛区:交子的制造地。交子的生产遗址就是现在位于通锦桥的“中铁二院”

    锦江区:交子的流通地。交子的发行流通就在东门水码头附近

    “交子落户东大街,理由是站得住脚的。我们有交子社区,还有码头为证。”今年2月,成都市锦江区拟将东大街片区规划新街道以交子命名的消息,曾让在片区居住了几十年的张福万老人高兴了一阵子。

    本以为征求了群众意见,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并上报市里,命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不料“半道杀出个程咬金”,今年年初,金牛区也向市民政局递交了正式申请在该区内命名交子大道的方案。

    交子之名究竟花落谁家?负责区划地名的成都市民政局近日明确表示,交子是成都市的名牌,肯定会利用起来命名街道。但要找个能承载得起这个名字的道路并非易事。目前,民政局准备上报成都市委、市政府,专项研究此事。

    金牛区

    “中铁二院”就是交子生产地遗址


    “以前我们这带有个寺庙,世界最早的纸币就在这儿生产的。”家住通锦桥的刘延真婆婆年近八旬,是个地道的老成都。她口中提到的寺庙叫做万佛寺,谈到的最早的第一张纸币就是北宋时期的交子。

    刘婆婆回忆说,当初万佛寺还在时,寺庙被小溪包围,还有郁郁葱葱的大树环绕。寺庙附近有一水碾,大人说是专门用来碾压造纸原料的。随着岁月变迁,当初的寺庙早已不复存在,制造纸币的历史遗迹也没了踪影。遗址所在地正是如今通锦桥的“中铁二院”。为了纪念交子的诞生,“中铁二院”在院里立了一个石碑,上刻交子典故文字。

    “现在的娃娃,晓得交子制造地在金牛区的很少。”刘婆婆有些感慨地说。

    设想:拟用于货运大道

    其实,为了保护好交子这一重要文化遗产,2006年,金牛区就拟定计划打造这一重要文化品牌。“区上还专门成立了交子项目办。”金牛区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利用好交子品牌,金牛区一直在酝酿用交子给辖区街道命名。

    “给一个街道命名,首先得知道其区域的历史。”在金牛区民政局工作的周勇宁,经常跟街道名打交道。而想以交子命名街道的想法始于四年前。周勇宁说,因为交子是历史文化遗产,他们一直想找一条能配得上这个名字的道路。经过多番思考,大家提出了“货运大道”。

    正在建设中的货运大道贯穿全市5个区,起于高新区,然后经武侯、青羊、金牛最后到新都。部分路段目前已经完工,但还没有正式命名。其中清水河到绕城高速属于金牛区路段,占了货运大道全长的三分之一。

    “这条道路宽30米,六到八车道,比较大气,而且横跨成都市几个区域。”周勇宁解释说,既然交子在宋朝是代表财富的货币,现在我们想把它的意义延伸出来,因为货运也是财富。同时,交子的交与交通又谐音,和货运大道这很贴切。而整个命名方案,金牛区已经在年初正式提交给了市民政局。

    证据:历史典籍有记载

    北宋时期,益州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历史考证是在四川省成都市一带,但是具体地点却始终是个谜。为了弄清“交子”诞生地的确切位置,几年前,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的詹星就从历史典籍入手,寻访交子足迹。

    詹星从《全蜀艺文志》中找到一段文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增1员;掌典10人……所用之纸,初自置场,以交子务官兼领,后虑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

    这表明官方发行的“交子”印制地在东汉城西的净众寺。净众寺元末明初更名为万佛寺,明末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初年重建,仍名为万佛寺,地址就在成都西门通锦桥。

    对照地图,现在的“中铁二院”正是清代“万佛寺”遗址。

    锦江区

    现在的均隆街就是千年前的交子街


    在锦江区均隆街有一面“交子钱币艺术墙”,上面雕刻着我国历史上17种货币图案。北宋时期成都16户钱庄发起使用的交子,则作为艺术墙的核心内容表现。

     2007年,锦江区曾打算将均隆街更名为交子街,让有着1000多年历史记忆的交子街“正名”,不过后来被搁置。

    随后,东大街又规划打造“中国西部华尔街”,准备在千百年前就已经烙下了金融贸易的历史文化印记下传承历史文化。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两轴四片”建设方案,锦江区东大街将以金融业为主要业态形式。

    设想:拟用于金融街

    为配合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的打造,让古老的水井坊和交子连成一线,近日,锦江区也提出构想,让位于天府时代广场内的香巷子(规划道路)拟更名为交子街。香巷子连接东大街芷泉街段和水井街,全长约30米、宽16米。由于天府时代广场正在建设,预计今年10月该项目完工后,2011年交子路将正式形成。目前,征求群众意见后,方案也由区政府常委会通过并上报市上。

    证据:交子流通在东门码头

    均隆街靠近东门水码头,当时因为交通便利,曾经商贩云集。中国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发行流通地就在码头附近。

    东风大桥的老居民告诉记者,均隆街原来是由椒子街和均隆街组成,后被均隆街“兼并”。据相关专家考证,“椒子街”最早叫法应为“交子街”。

    椒子街在坊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此街原有一棵油楠树,结的果实叫山胡椒,可以入药,因此叫“椒”子街。另一种说法是,北宋时期,这条街上有一个衙门叫“交子务”,专门负责古钱币交子的印制、发行、监督工作,因此这条街取名“交子街”。后来在明间流传多年后,被误传为“椒子街”。

    □官方释疑

    成都市民政局:交子落户哪里,现在还不好说


    一个是交子的制造地,一个是交子的流通地。交子对于锦江区和金牛区都有特殊的意义。两个区也都提出了具体方案,想让交子落户。街道命名,无论小巷小街都是区民政局报市民政局,组织专家调研论证,然后上局长办公会,最后再报市政府。目前进展如何?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

     1、金牛区和锦江区都想让交子落户,现在进展怎样?

    答:今年年初,针对交子命名归属,金牛区和锦江区都提交各自方案、报告,两家意愿都很强。市民政局还邀请专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论证会。但最后怎么用法还是要报市政府讨论。

     2、落户哪个区的可能性大?答:交子命名我们会很慎重。因为交子是成都名牌,分量很重。它是留给千秋万代的遗产,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两个区都与交子有渊源。所以命名应要在一定规模道路,合适区域内使用。

    锦江区拟命名的街道稍微小了点,但东大街金融街又不可能改名为交子。如果要动,商家证件、老百姓证件要改,损失太大。而金牛区货运大道虽然比较大气,但是跑运输的道路没有体现金融属性。

    交子命名街道一定会实现,但是究竟用在什么道路上,还不好说。

     3、有没有可能两个区都用交子名字,一个大道,一个市区新街?

    答:现在街道命名都避免重名,重名容易造成市民误解。

    交子诞生地找到

 

     “交子之父”是谁?

    交子是世界第一张纸币,北宋年间发行于现今成都,这一观点学界早有定论。但作为交子发祥地的成都,哪里才是它的具体诞生地,却一直没有定论。3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成都钱币爱好者,历经数年时间,翻阅大量史料典籍,考证出交子就诞生在现在的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内。如今,3位爱好者又再次走到一起,沿着历史的轨迹,欲寻找真正的“交子之父”。

    一次交流走上求证之路

    走进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的正门,迎面就是一栋名叫交子楼的灰色建筑。绕过这栋楼往里走,会看到一片种满绿树鲜花的园林,在园林的正中,竖立着一个由灰色石头和红色大理石组成的石碑,碑文是由魏明伦撰写的交子赋,灰色石头上则刻有文怀沙题的“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制造地”。

    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的詹星指着碑文说,经过这么多年,总算是了了一个心愿。他说,之所以要花这么多时间去找交子的诞生地,全是因为多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1997年7月,一个日本的钱币收藏协会到成都交流,其间,对方突然提 出想看看交子的诞生地遗址。“我们都知道交子诞生在成都,但具体在哪,却一直没人去研究。”詹星只得告诉对方,因为年代久远,现无遗址可寻。看到对方失望的表情,詹星说当时在场的人都很尴尬。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詹星和另外两名钱币爱好者姜易德和罗天云,决定要找出交子的诞生之地。罗天云说,整个研究过程历经曲折,三人查阅了50多万字的史料,翻阅的典籍不下30种。最后他们认定:“那时的万佛寺,就是如今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交子的制造地,就在这里。”

    但对于交子出自净众寺的说法,现今学界尚无定论。

    继续寻访

 

    谁才是交子之父

    完成一大心愿之后,3人准备趁热打铁,寻访交子的真正发明者。

    目前在学界,对于“交子之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张咏说”,一种是“非张咏说”。张咏两知益州(四川省一带,以成都为中心),他首先提出“16富商连保”,即从发行私交子的商铺中选出16家共同承担兑换责任,其他发行私交子的商铺全部取消。一些学者认为,张咏把私营交子官办化、规范化,是真正的“交子之父”。

    “非张咏说”的学者又提出了“薛田说”,他们认为时任益州知府的薛田在1023年创办益州交子务,以此发行的交子才是真正的官交子,张咏的“16富商连保”只是半官方性质。

    姜易德说,要找寻交子的真正发明者,应以994年——996年间出现的私交子来判断。“私交子出现在官交子之前,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发明者不应被遗忘。”姜易德说,《楮币谱》记载16富商连保时,提到了一个叫王昌懿的人,这人位居16富商之首,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交子之父”。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