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大量秦代简牍的一号井。滕磊摄
“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这些人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九九乘法歌诀》简牍竟然从2200多年前的一口古井中现身,这是人们迄今见到的最早的九九歌诀实物,它的出土地——里耶古城也随之一夜成名。
印象中湘西地区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似乎像是民风彪悍,土匪出没的僻壤;然而喜欢湘西历史,喜欢沈从文小说的人绝不会同意。在沈老的《白河流域几个码头》中这样描写里耶古城的喧嚣和繁忙:“白河上游商业较大的水码头名‘里耶’。川盐入湘,在这个地方上税。边地若干处桐油,都在这个码头集中。站在里耶河边高处,可望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
翻开史书,里耶自古就是承接鄂渝的战略通道,史称“湘鄂川之孔道”。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巴楚交界地区,出于军事目的,楚国开始在这里建造军事城堡。秦国强盛以后,分兵两路进攻楚国,其中的一条就是从白河(现名“酉水”)东进,在这里与楚军发生了激烈的争夺。秦国占领里耶后,继续修建古城,并将这里作为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县城所在地。当年的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万多平方米。夯土城墙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南、西、北三面建有护城河,南门有道路直通城外。城内建有官署、作坊和民居,并配有完善的道路、排水设施和多处水井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系统。秦朝末年,里耶古城在兵奭中损毁。西汉时期,政府又对里耶古城进行了修复,沿用原有格局,在城墙上开通了西南门道,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新拓了环城道路,并在局部地段砌上高1米左右的鹅卵石护坡防范洪水的冲刷。重修的古城也成为汉代武陵郡下辖的一个县治所在地,一直沿用到东汉时期……到了明清时期,里耶更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码头,素有“小南京”的美誉。
更多的美誉来自新世纪,随着2002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里耶古城“一号井”中的惊天发现。那些深藏地下,湮没千年,数量足有3万6千多枚,数十万字的秦代县衙档案重现天日,远远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作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余年间的官署档案,它们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法律、文化、职官、行政设置、邮传、地理等诸多领域。在解读这些简牍的过程中,不断有令人震惊的发现,也确立了多重“最”,比如我们开篇提到的乘法歌诀既是一个,此外还有我国最早的书信实物“迁陵以邮行洞庭”,专家认为这枚简牍很可能起到了信封的作用,不知这封2200年前的书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扑朔迷离的故事呢?
与规模宏大的秦始皇兵马俑不同,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更像是一部陈年的留声机,将当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娓娓道来,无疑对秦史研究具有更加不可估量的意义。2002年11月22日,作为新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国务院增补里耶古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