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丝安·巴拉思科:“我与艺术没有联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乔丝安·巴拉思科


  第七届法国电影节4月11日在广州闭幕,参展电影的部分导演和演员组团来到广州宣传,本报记者专访了法国老牌女星乔丝安·巴拉思科。从影30多年追逐艺术半生的巴拉思科,坦言自己与艺术并没有联系。而作为法国家喻户晓的一线喜剧女星,她表示平庸里也能找到幸福。


  关键词:新作


  巴拉思科在新作《刺猬的优雅》里饰演女门房荷妮一角,没有过多妆容,没有过火表演,将一个腼腆而单纯的门房大妈生动地刻画出来,为该片贡献了极大的惊喜。


  记者:是什么促使你接下荷妮这个角色?


  乔丝安:这是个有趣的人物,她具有双面的性格。在人前,她是一个看起来不和蔼、难以相处,而又不修边幅的妇人,像人们印象中的门房那样沉闷;而她的内心,则很富有教养,饱览群书,有智慧且对事物表面下的内涵富有好奇心,同时,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私人空间———小书屋。


  记者:有媒体评论说荷妮这个角色是你演过的最好的角色,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何评价?


  乔丝安:这其实也是源于这个角色本身很有意思,人物性格很丰满,这个也帮助我提升自己的表演,因此让这个角色受到各位影迷的喜爱。剧中荷妮这个角色是一个外表令人厌恶的门房,不愿意与别人攀谈、搭话,那我在表演中就必须突出地把她的形象变得硬朗冷酷一些,穿着灰暗,这样的外表是为了烘托出这个人邋遢的外表里藏着一个发光的灵魂,以及优雅的内在。


  关键词:演艺生涯


  从影30余年,巴拉斯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红透法国电影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的她,却从没在意过自己头上的光环,而这些年,她最深深体会到“平庸里也能找到幸福”。


  记者:你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这两个身份分别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乔丝安:我的身份还是演员多于导演,作为演员我拍了很多戏,导演的作品有7部。同时,我还写了很多电影剧本和戏剧,我认为自己更像一个有时会去拍拍电影的演员。


  记者:你在不少影片里都是出演比较特殊的角色,例如《刺猬的优雅》里的门房、《两性三人痕》里的情妇,对于这类角色的塑造有什么心得?


  乔丝安:我在法国是颇为大众化的,因为很多法国女性可以在我身上找到她们的影子,我不是那些闪亮的明艳动人的大明星,或是优雅得像卡特琳娜·德纳芙那样。我更倾向于去塑造那些平民化的角色,搞笑的、让人开心的,不一定要那么美丽动人才幸福。


  记者:有没有想过改变?


  乔丝安:当然要看有没有人向我推荐不同类型的角色,我基本不出演年轻的女一号,都是演一些平庸的女角。我不想被外表限制了我的演员路线。


  关键词:艺术


  作为影视圈的“常青树”,写过无数的剧本和书,追随艺术半生的巴拉斯科却否认自己与艺术有关,在她看来,艺术已成了她人生的一部分,无须刻意分开。


  记者:从影30余年,你会一直工作下去吗?还是给自己一段时间休息?


  乔丝安:(哈哈)其实我个人时间还是挺充足的,活着一天我就不想无所事事。闲暇时喜欢写作、游泳,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休息,就是放松的方式。现在,我有时会出游到世界各国,例如现在第一次来到中国。我还去过埃及、迪拜、美国,虽然这不是休假,但也能到处游历去体验新的人生。


  记者:中国有一档节目叫《艺术与人生》,您能谈一下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吗?


  乔丝安:电影,在我的字典里,首先是大众娱乐,通过影像手段去传递信息,有些电影可能是艺术电影,但是艺术在我们那儿的含义首先让人联想到美术馆、博物馆。如果想看到艺术,我们通常会去这些地方。因此我的电影很少与艺术这个字眼联系起来。


  关键词:生活


  在国内,大明星的生活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在法国,像巴拉斯科这样的一线明星,她也可以在大街上和路人愉快交谈,闲时玩玩网游、拖家带口周游世界,过着再正常不过的生活。


  记者:演艺在你的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乔丝安:拍戏与我日常的生活没有冲突,有一个很好的平衡,我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我的女儿也是著名影星,丈夫也是演员,我们经常到处旅游,我的生活与常人无异。在法国,演员们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尤其是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不像在美国,影星们的生活被放大在公众面前,狗仔队包围、跟踪等等。在法国我可以正常地走在大街上,人们只会友好地跟我打招呼问好,愉快交谈。


  记者:你的家人对你的演艺生涯有影响吗?


  乔丝安:我觉得和家人是相互影响的。我的女儿也是演员,她在演艺圈的环境中长大的,耳濡目染就这样进了电影圈,也因为我的影响,她对喜剧片更有兴趣;我的丈夫也是在电影片场认识的,我想这和普通人在工作环境中与自己的意中人相识相知,从而找到终身伴侣的过程是一样的。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