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厂——新金融时代的中国艺术”今开幕





活动介绍
展览日期:2010年4月15日—— 5月7日
馆长:夏季风
艺术总监:左靖
策展人:孙建春
艺术家:陈劭雄、陈侗、洪浩、林一林、刘鼎、倪海峰、施勇、王鲁炎、王友身、Art-Ba-Ba & ARTSPY、颜磊、阳江组(郑国谷+陈再炎+孙庆麟)、杨振忠、朱加
展览地址: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主办: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协办: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
展览主题
这个展览的主题源自诗人欧阳江河的一首诗歌名,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从“看见”开始,视觉穿透物质,物质在被触摸到之前都是抽象的、精神化的。
玻璃工厂,既造就了消费文明的神话囚禁(橱窗、大楼的玻璃外墙),更造就了消费文明的新观看方式(照相机、摄像机、电视)。玻璃既在中世纪参与了教堂的神话特征,也在消费时代参与了橱窗这一世俗神话。正是新的城市文明中的玻璃构建了消费心理,消费品“看得见,摸不着”的视觉文化直接作用于金融时代的一切细节之中。这种虚伪的透明性渗透在社会机制甚至社会群体心理的内部。
“玻璃工厂”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具有自觉性的展览,这个展览触及了艺术生产和流通机制中的诸多领域,和以往强调单件作品的视觉性不同,“玻璃工厂”选择类似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工作方式来完成和展示作品。1979年的改革开放至今恰好经历了整整30年,09年隐隐地显露出中国社会的“盘点”特征,中国社会中离奇古怪、花样百出的“现象”完全超出了任何既定的思想和学科的阐释范畴,这一无比混乱的现场构建出人类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复杂“情境”。在巨大的场景前,我们总会有瞬间“被震惊”的空白。
当我们试图假定09年是一个阶段性的终结,对话语的诉求就成为必然。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审视方式来寻找这些现象背后的话语,所以,这个展览选择从生态的内部考察开始进入艺术机制。 “玻璃”强调了观看,而其透明性或许让我们一览无余,或许一无所获,但是,起码我们在努力寻找着一种可行的方法来看到玻璃的实质。
基于这个展览对话语探寻的诉求,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邀请了一个由批评家姚嘉善Pauline J. Yao主持的和艺术生产相关的论坛置入这个展览,形成一个开放的话语场,可以随时纳入所有人对当代性背景下的艺术生产的话语和态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