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筛出泰安红旗渠 水渠石槽上有完整碑刻

近日,泰安市文物专家在邱家店发现了一处高级社时期兴建的水渠。经判断,这个水渠是泰安目前发现的兴建最早的水渠,水渠的石槽上还有非常完整的碑刻,这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堪称泰安的“红旗渠”。
小村庄藏大工程
12日,泰山学院历史系教授、泰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铁生教授和泰山区文化局一行人来到泰山区邱家店东颜张村东北500米处。
在一大片麦田旁边,一块块石头垒成的光明社灌溉渠静静矗立着。整个灌溉渠总长600余米,顶宽2米,底宽2.8米,占了3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在灌溉渠的东头有一个扬水站,可以将汶河里的水抽出来,使用机械抽水、自流灌溉的方式浇灌农田。“当时用的水泵应该是苏联制造的,可以将很大的水流抽到1.5米高的灌溉渠上,在当时的条件下非常了不起。”蒋铁生教授说。
在光明社灌溉渠中段的石槽上,用繁体字精心篆刻着“光明社英气豪,搞水利有创造。丘陵磐石凿水道,消灭旱田有功劳。”和“力开汶河腰,引水浇青苗。群策群力干,个个是英豪”两首诗。说起上面的篆刻字,随行的泰安著名书法家韩铎先生赞不绝口,“字体非常漂亮,整个篆刻非常精致,没有一处败笔。”蒋教授表示,根据碑刻上的文字判断,这个碑刻应该立于1958年4月20日。这两首打油诗是碑刻的亮点,诙谐有趣,带有高级社时期明显的时代印记。”
发现纯属偶然
尽管对于这个水渠村里人无人不知,却没有一个人想到它竟然还是个有很大价值的文物。2007年开始了一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蒋铁生教授和泰山学院的魏云刚教授一行人走遍了泰安的乡郊野巷。“这个地方北靠京沪高速公路,东临汶河,本是一处文物普查的死角。”当时各个文化站交上来的文物调查表中并没有这个水渠,半个月前,他和魏教授去旧县普查,忽然影影绰绰地发现一处水渠。凭直觉,两位教授认为这个水渠不一般,走近后仔细观察,才发现它竟然是这次文物普查的一个重大发现。
蒋教授表示,《泰安志》上记载这个水渠修建于1957年。经多方查找资料证实,这个水利工程当年灌溉良田2000余亩。
将申报文保单位
蒋教授介绍,这个水渠是目前泰安发现的兴建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水利设施。当时的生产力尚且比较低下,兴建水利设施的石头应该都是人工运输的,在当时的泰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项目。
“整个水渠用石灰岩垒成,和这个地方的地质特征非常吻合,而这个水利设施采用机械抽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这种灌溉方式现在还在使用,这对于当时的生产力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魏云刚教授称。
责任编辑:zhaosha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