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建筑“消失”的建筑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1世纪美术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圆形美术馆,360度全部都是透明幕墙,夜晚看起来更犹如透明的UFO。


  近日,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荣膺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他俩坚信建筑是反自然的,堪称——号称“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近日公布,颁给了一对来自日本的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他俩一女一男,一个53岁,一个44岁,经常身穿情侣装出现。这一对神奇的建筑师认为建筑物的存在有违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所以他们用尽一切力气,想让庞大的建筑变得轻盈、再轻盈些,直到悬浮在空气中、然后消失不见……


  设计风格:晶莹剔透的“灯笼”


  两年前去日本出差,走在名店林立、同时也是日本最顶尖建筑荟萃的东京表参道上,我们的导游——一名在东京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的中国女孩儿特意让我们注意身边一座晶莹剔透的建筑,它是DIOR在日本的旗舰大楼。我们抬头仰望,觉得眼前这座建筑仿佛来自未来世界:它通体被明亮银白的玻璃包裹,玻璃的里面独辟蹊径地内衬着犹如女性裙褶般的丙烯板,让整座建筑看上去仿佛罩在一层薄纱中。导游女孩儿告诉我们,到了晚上这座建筑更好看,它会发光,仿佛一个放着暧昧光亮的灯笼。


  这栋让人过目难忘的建筑正是出自妹岛和西泽的手笔。这只是他们众多迷人作品当中的一座。妹岛和西泽两人的建筑事务所名叫SANAA建筑事务所,创建于1995年,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的作品已经遍及世界的许多角落。


  21世纪美术馆:透明的UFO


  妹岛虽然身为建筑师,可是在她看来,建筑却是一件相当违反大自然的事情。所以她和西泽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就是让建筑物变得不那么明显,最好是“消失”掉才好。


  位于日本金泽的中心地带的21世纪美术馆就是个很好的证明。这座美术馆落成于2004年,妹岛和西泽凭借这个作品获得过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最佳方案奖,他们的事业生涯从那个时候开始攀上顶峰。


  在金泽美术馆之前,这个世界上从未出现过圆形的美术馆。“圆”是最随和、最包容的形状,妹岛和西泽希望以此特征呈现出美术馆的多向性和开放性。这个美术馆甚至没有正门,游览者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进入,然后在这个巨大圆盘内部错落有致的19个立方体——它们是展厅——当中游走。


  更加奇异的是,如果从远处看过来,你会发现这座美术馆仿佛是一个悬浮在空中的透明的UFO。这个非常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全部都是透明幕墙,两位设计师还将那些成为视觉障碍物的柱子打散,让它们仿佛一根根纤细的树枝一样在建筑物里若隐若现,仿佛一片“柱之林”。在这样的处理下,内和外的界限消弭不见了,美术馆四周的盈盈绿意包裹着在其中漫步的游客,偌大的建筑物确实存在,但又仿佛消失了。


  “我可不是为了使用透明而透明,”妹岛这样解释金泽美术馆的设计理念,“美术馆这样的公共场合,并不只有展览作用,更多的时候,这些地方是人接触城市的平台,所以如何温和地和城市融为一体,如何用一种亲切感吸引公众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我使用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的原因。”


  53岁的妹岛和44岁的西泽:爱穿情侣装的师友


  妹岛和世今年53岁,西泽立卫44岁,他们俩共同的SANNA建筑事务所成立于1995年。


  有一件巧合的事:妹岛和西泽曾经先后在日本知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过,算是伊东的学生。西泽自己曾经回忆,当他还是个建筑系的学生的时候,有一次和伊东喝酒聊天,喝大了的伊东突然兴奋地拿着一个被他捏扁的啤酒罐说:“建筑就是这样”。西泽当场就吓坏了,直到后来他才体会到伊东推崇的建筑的确就是像一个扭曲的啤酒罐——脆弱、薄透。难能可贵的是,妹岛和西泽在吸收老师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创造出另外一种更加独特、具有浮游感和穿透性的建筑风格。


  妹岛和西泽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外界看来是一个谜,他们经常会以情侣装的造型出现,所以很多人在猜测他们两个人到底是不是一对恋人,但又有人说其实西泽早就结婚了,老婆是个漂亮的模特,而妹岛独身至今。


  他们似乎更愿意用亦师亦友来形容彼此的关系。1987年,妹岛从伊东的事务所独立出来,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建筑事务所,那个时候西泽还是一名研究生,利用闲暇时间为妹岛打工。后来毕业了,妹岛极力拉拢西泽加入自己的团队。


  独身的妹岛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她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事务所,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早上十点左右起床。她的家里没有电视,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她唯一的兴趣——除了购买情侣系列用品——虽然她并没有情侣,那些温馨的小物什并不会让她感到悲伤。


  妹岛是这样形容她的搭档西泽的:“他像一个看不到形的、很有意思的人。”


  而西泽眼中的妹岛则是这样的:“忍耐、坚强、努力、对建筑充满热情,所有这些品质都是一种奇迹……我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而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到了妹岛小姐的命运之中。”


  女工作狂的少时梦想:当祖母!


  记者:当你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当建筑师?


  西泽: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妹岛:我也是。


  西泽:她想当祖母!好笑吧!因为祖母看上去总是……


  妹岛:非常放松。


  西泽:而且非常开心。


  妹岛:是的,所以我小时候特别梦想成为祖母。


  西泽:坐在台阶上晒太阳。


  记者:能说一下你们的创作过程吗?那些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妹岛:经常有人问我们是如何分工的,但我们并没有分工!并不是一个人画出草图,然后其他的人去照着做。实际上从最开始,每个人都在抛出自己的创意,这样怎么样?那样怎么样?然后我们会通过一系列讨论确定方向,我和西泽会共同做出决定。


  记者:哪个作品让你最满意?


  妹岛:每个作品都有它令人满意和需要反省的地方。这两方面对我们都很重要,能帮助我们继续走下去。


  记者: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西泽:实践!


  西泽和妹岛:坚持!


  纽约新现代博物馆:散发禅意的积木“盒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妹岛和西泽很多平面展开的建筑作品都是这种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消失”的建筑,他们设计的那些竖向发展的建筑却十分有存在感,在一堆堆的建筑物中,你总是会先看到它们。


  在位于纽约市中心的王子街,你会在一整片低矮的建筑群中发现一栋十分奇特的房子,它仿佛是七个巨大的积木块随意叠加而成的。它是纽约新现代博物馆,落成于2007年,设计者正是妹岛和西泽。王子街位于纽约的下东区,是早期低收入移民的聚居区,这里的房屋低矮老旧,和一般人印象里高楼林立的纽约很是不同。2004年,妹岛和西泽初次到这里考察的时候,现场的景象让他们有点震惊。事实上,他们只能在一片低矮建筑包裹之中的21.7米宽、34.2米长的狭小空间中完成他们的设计,最后他们决定“敞开心胸,毫无偏见地接受一切”,创造一个“美丽而粗糙”的博物馆。


  为了避免建造出一座单调、黑暗、密不透风的建筑,妹岛和西泽巧妙地运用六个“盒子”,像小朋友堆积木那样向上堆叠,这样不仅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筑外形,还利用没有重叠的部分来开天窗,让展览空间有了良好的自然光源。六个“盒子”大小不等,高度也不尽相同,其“摆放”看似随意,其实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定位的。不同的“盒子”之间由台阶连接,所以从远处看,那些游览的人们就仿佛是水一样在高低不同的河床上流动。


  夜晚,点点灯光从博物馆的墙隙中散落出来,宛若天空中忽明忽灭的星光,散发着东方浓浓的禅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