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美国巡展震撼观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河美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且末宝宝

小河美女、营盘美男、且末宝宝、彩绘骑马仕女俑、绿地对鸟对羊树纹锦……当这些新疆史前至宋元时期的精美文物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矶展出时,美国观众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真不可思议,太神奇了!”一位高鼻深目的白发老人发出赞叹。

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赴美巡展,3月28日,丝路奥秘——新疆文物大展在美国洛杉矶宝尔博物馆开展,历时4个月。8月29日至12月31日,该展览还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

此次展览从新疆众多精美文物中遴选出了99件组(135件),多是近年来新疆文物考古的新发现及研究的新成果,包括楼兰、阿斯塔那、尼雅、小河等遗址出土的干尸、丝织品、各种文书、金银器等,年代最久远的有3800多年。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36件组,小河墓地出土的小河美女,则是首次亮相。“这些珍贵文物,反映了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交叉点的新疆地区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融合的盛况,阐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历史进程。”自治区文物局办公室主任李军说。

2009年9月,自治区文物局常务副局长艾尔肯·米吉提率新疆文物考察组应邀出访美国,对美国宝尔博物馆以及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安全设施、展览布局及博物馆的温、湿度控制等进行调研,提出我方具体布展意见。

今年3月9日,新疆文物安全运抵美国宝尔博物馆展览场地。之后中美双方用了两周时间进行布展,严格遵守防潮、防蛀、密闭等文物展览要求,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湿度则控制在50%以下。

3月25日,新疆文物展的记者招待会在宝尔博物馆举行。

当地时间3月26日傍晚6时,该馆举行了隆重的贵宾开幕仪式。新疆文物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开幕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宣传部部长李屹、洛杉矶总领馆文化参赞陈怀之、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代表我方进行了剪彩。李屹表示:“这是新疆首次在美国举办文物巡回展,相信这对在美宣传新疆,让美国民众更进一步的正确认识新疆、了解新疆意义重大。”美方政要对新疆文物来美展出给予了极高赞誉,称赞“十分珍贵和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20位华人义工在展览中免费给观众讲解,还义务到各种社团宣传新疆文物展。来自台湾的书法家苏信则现场挥毫泼墨,借此宣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台湾中华华艺协会的12位艺术家也自费来到美国进行中华花艺插花表演,为展览增色不少。

受新疆神奇绚烂文化的吸引,5月底,洛杉矶宝尔博物馆董事会部分成员和一些华人义工将自费组团来新疆游览。

现场回放

首日开放5小时引来千余人

丝路奥秘——新疆文物展开幕前,展览主办方先期展开了预热宣传,各种平面、立体的媒体报道,街头的广告、路旗,记者见面会等活动的举行,使得该展览还未开展就先声夺人,引起美国民众的关注。开幕首日,虽然博物馆只对外开放了5个小时,仍有1000余人前来参观。

“太不可思议了!一千多年了,这些丝织品的色彩怎么会这么鲜艳,保存得如此完美!”27日开幕当天,一位白发老人在丝织品展柜前啧啧称奇。老人边看边和一位华人义工交谈,停留了至少20分钟。棕色印花小绢裙、绿地对鸟对羊树纹锦等丝织品展柜,成为观众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相对于美国媒体对小河美女的热切关注程度,美国观众似乎并没有被媒体 “牵着鼻子走”,他们对保存完好的千年丝织品似乎更感兴趣。

与国内的一些文物展览不同的是,此次展览小观众甚多。孩子们的认真和专注,给新疆布展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开幕当天,许多家长领着孩子过来看展览。观看的时候,孩子们一丝不苟,按照展览顺序驻足一一细看。尽管孩子很多,但展厅里没有嬉闹声,有的只是轻声细语的交谈。“几乎每个孩子在展览的前言部分都要看上半个多小时,一字一句看得很认真。”自治区文物局布展人员李国珍说。

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好奇地问李国珍:“干尸和丝织品都是在沙漠里出土的,那么新疆都是沙漠吗?”李国珍立刻展开宣传:“还有很多美丽的绿洲呢,欢迎你到新疆看看!”对于年轻的女性观众来说,泥俑和古人饰品,似乎更能吸引她们的注意。在戒指和描眉石展柜前,女孩子们个个睁大了眼睛,表情夸张。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