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水北调工程田野考古 出土墓葬文物逾万件

    中新社石家庄3月26日电(牛琳 孙晶 张桉楠)河北省文物局26日透露,该省南水北调工程田野考古历时3年半时间基本结束,发掘大中小型墓葬20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约12000余件。

    据介绍,河北南水北调工程田野考古从2005年8月槽河渡漕工程考古发掘开始,全国共有37家考古科研机构430多名考古工作者参与其中。目前已完成85处文物遗存点的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勘探面积约6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4万余平方米,发掘大中小型墓葬20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约12000余件。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文物价值较高的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一些文物遗存在河北属于首次发现,填补了考古学文化研究的空白。如东黑山西汉早、中期火炕的发现,把中国火炕起源的历史提早了千余年;夏商时期文物遗存,这次贯穿南北,集中发现,基本廓清了河北夏商时期古文化遗存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周邻诸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等。

    目前,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已进入整理研究考古资料、修复保护出土文物、编写考古发掘报告阶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自河南安阳县穿漳河进入河北省,沿太行山东麓和京广铁路西测北行,途经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4市20多个县(市区),于涿州市穿拒马河进入北京,路线全长463公里。所经区域除保定和永年部分地段为低山丘陵外,大部分渠线为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原,是人类文化遗存埋藏最为丰富的地区。(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