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中央美术学院校庆座谈会举行
与会嘉宾合影
2010年3月31日上午,“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中央美术学院校庆座谈会”在中央美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时逢国家“十二五”计划即将制定,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问政于民、颁布在即。作为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缩影,中央美院对国家强盛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保有高度自觉。此番学院命名成立60周年,不搞庆典和演出,而以诚意十足的座谈会邀约教育界、艺术界的学者、艺术家、官员围绕“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60年的基本经验”、“民族复兴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美术院校如何继往开来”展开深入对话。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原院长靳尚谊,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原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侯一民,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美术学研究所所长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原党委副书记王宏建等老先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力、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红培等中央美院院领导(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因公务在身没能到场,委托徐冰向在场嘉宾及媒体宣读了书面致辞,并表达谢意);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安远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洪瑞生等特邀嘉宾;以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附中校长、党委委员孙伟等教学院系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原院长 靳尚谊
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原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 侯一民(右一)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美术学研究所所长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原党委副书记 王宏建
座谈会由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孙红培主持。1949年11月,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合并国立北平艺专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筹备我国首个国立美术学院。1950年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新中国美术教育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央美院秉承“兼容并蓄,广揽人才,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创建并引领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体制,培养了大批享誉全球的艺术人才,为共和国奉献出丰富的艺术经典和标志性学术成果,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创作、研究的高地。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杨 力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徐 冰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孙红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美院思考并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建设创新性国家战略和美术自身发展趋势的全局,致力于构建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大美术”教育体系。“大美术”教育体系的兼容并蓄使中央美院在北京2008奥运形象设计(奖牌“金镶玉”、体育图标“篆书之美”、奥运地铁设计等);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00个选题入选19个,为全国之首);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中成绩斐然,无愧于“为新中国造型”的使命。
座谈会以中央美院60年来在人才培养、创作与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为线索,梳理中国特色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与会者认为,虽然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张,但始终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不懈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不懈探索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是以中央美院为代表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过去60年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 安远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杭 间
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 洪瑞生
中央美术学院教学院系代表唐勇力、苏新平、吕品晶、孙伟(右起)
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与会者普遍认为,诚如“纲要”所指出,“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成就获得肯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凸显。处在复兴新起点上的中华民族,仍需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扎实迈进。在这个历史时刻,中央美院结合即将颁布的“纲要”举行座谈会具有重要时代意义。未来高等美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将集中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文化,转化为新世纪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为此,有识之士应积极探寻并解决中国美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把握和引领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和学术建构,分析民族复兴赋予的新任务,主动勾勒大国时代高等美术教育事业的新轮廓。
据悉,本次座谈会同时拉开了中央美院纪念命名成立60周年活动的序幕,年内中央美院将陆续举行形式多样的重要展览和纪念活动。
´,´
附:中央美院的“广揽人才”和“红色经典”
中央美院始终坚持人才立校的根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始终秉承“兼容并蓄、广揽人才、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先后从海内外吸引、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其中既有中国画大师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吕凤子、陈之佛、蒋兆和、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等,又有从海外归来的闻一多、滕固、吴作人、常书鸿、艾青、王临乙、庞薰琴、滑田友、朱光潜等艺术家和理论家,还有王式廓等从延安进京的革命艺术家。以大师、名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目前活跃在艺术一线的中青年艺术家如徐冰、陈丹青、杨飞云、朝戈、孟禄丁、隋建国、刘小东、喻红、方力钧等皆毕业于中央美院。
中央美院自建立以来,为共和国创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的经典作品包括:徐悲鸿的《人民慰问红军》、艾中信的《一九二零年毛主席组织马克思小组》与《东渡黄河》、冯法祀的《越过金甲山》、王式廓的《参军》、李宗津的《抢夺泸定桥》、吴作人的《过雪山》、周令钊的《五四运动》、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强渡大渡河》和《开国大典》等等。此外,在195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冯法祀创作了《刘胡兰》,艾中信创作了《红军过雪山》;1959年在国庆10周年之际,应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要求,靳尚谊创作了《送别》,罗工柳创作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在1961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组织的历史画创作活动中,詹建俊创作了《狼牙山五壮士》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